第十七章 访同年钦差侦案情
话说达空在那一天晚上,从周御史的宅里回到店中,一夜的工夫,他简直的就是合不上眼,这是因为神经兴奋极了,所以就闹得夜不成寐。其实却也难怪,试想抱恨多年,今日方能作这最后的一击,成败所关,非同小可,怎么能够不动心呢。
到了第二天,他还是茶饭无心,坐立不安,恨不得再到周御史宅里,去打探消息。但是他也明白,这事是办不得的。不但在位之人不应烦渎,并且此事干系甚大,自己更该避些形迹。无奈要是不去,摺子到低递没递,可从哪里知晓呢?幸而他是个有计算的人,对于一切事情,皆能相机应付。当日他便从报房里订阅了一份京报,照例是随着有宫门钞的那宫门钞上所载,除去上谕以外,某日召见何人,某官呈递封奏,全都载得明白。这么一来,不就把当前的困难问题解决了么。达空眼巴巴地看了三天,真比举子望榜还要心切。果然在第三天看见了御史周乃蕃,呈递了封奏一件。隔了两天,又于召见军机之下,看见了御史周乃蕃的名字。他知道摺子已经御览,又复当面垂询,事情怎样,大概是已经定规了。到得此时,哪里还能够忍耐得住,他晓得要知道详细的情形,是非见周御史不可,再等着看宫钞,是无益的了。于是就在当天夜里,悄悄地前往。那宅里的门房已使过他的钱,不好意思留难,并且主人曾经吩咐过,说和尚来时,立刻就给回上去,因此毫不费事,便又得与周御史会面。
达空一见之下,他那悬悬的心先已放下一半,这因为从周御史的神气上,已经有所表现了。果然就座之后,还没有容他开口,周御史便先说道:“我算计着,你应该来的了。这件事总算顺利,昨天皇太后召见(此时正当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之际)我当面奏封了案,回头仰窥圣意,恰是要认真办理。今天又召见刑部侍郎薛大人,我从军机处得来消息,是要派他到江苏查办事件。这个不用问,一定为的是这件案子了。”当时达空听到这里,不由得一片感激之心,发于肺腑,忙着跪倒在地,崩角有声,口中说道:“错非仰仗大人之力,将此案上达天听,焉能有拨云见日的一天。”周御史站起来道:“快请起来,不要这样,有话不妨慢慢地说。”达空立起身形,眼中还含着滴滴痛泪,这是因为他师父冤死多年,直到而今方算有了盼望。二人重新坐下,周御史又道:“我还要告诉你,那位薛大人向来是正直无私的,他这一趟前去,定能辨明冤抑,你尽管放心好了。不过旨意下来之后,还要陛辞请训,起程的话,大约须要耽搁些日子。我想你早晚大可回去。是不必在京久住的了。王大人那里,我已修下一封书信,回去见面时,替我多多拜上。”说着,便取出书信,当面交付。达空也说明次日动身,不再来府叩辞的话,这才走了。到得第二天,达空果然把一切事情,全都料理清楚,带着长工,仍按原来的路程回去。
沿途无话,不必细表。
单说这一日晌午时分,已经回到庙内。那时小吉祥儿已到外边去游玩,倒可省了许多的话。征装甫卸,用过了饭,可巧李刚正来探听消息,一见着达空的面,便十分高兴的说道:“师父,你这趟总算没有白辛苦,将来这一场儿官司,必然可以分出皂白来了。”达空道:“你这话从何说起?想我到京里去办事,你只守在此地,离得这么远,莫不成能够得着什么消息吗?”李刚笑道:“师父,你错了,岂不闻有句俗语儿,是一个雷天下响么。你在京里办事得手,咱们这里,可就见着动静了。别人不晓得是怎么一回事,但哪里瞒得过我去。”达空听了,便觉诧异,便忙着问道:“你是见着什么动静,请你告诉我。”李刚道:“从先保甲局总办洪道台,如今不是作着本省的监道么,新近已经撤任了。还有那贼子胡得胜,不但撤去督标参将的差使,并且已交首县看管。这都是制台办的。要瞧这个来头,可不是你在京里办事已经得手了吗?”达空听到这里,不由得以手加额,喜动颜色。
倘问查办的钦差尚未来到南京,何以制军便能预先知晓,有了这番举动。其实若晓得官场的情事,这种事先发觉,有了布置,本是丝毫不足为怪的。因为那时候,所有各省督抚,虽无驻京办事人员传达一切消息,但是在军机处里,总要有靠近之人,作为自己的耳目。这类角色,差不多都是军机章京,当着红差使,能够跟军机大臣接近的。无论朝廷之上,一有什么举动,大约总瞒不了他们,他们得着信息,便给督抚去当耳报神,所以旨意不曾下来,当局就先知道了。他们当着这种密探,酬报都是很优厚的,每年可以得着很大的进款。有时借个题目额外需索,督抚也不能木点缀,就为的有缓急之时,博得个耳目灵通,不至于闹得冥忽罔觉。因此周御史递摺子,皇太后召见,接着派薛侍郎到江苏查办事件,这一切经过的情形,刘制台稳坐在南京,便事先能够得着消息了。因为周御史韵原摺已经抄来,晓得此次奏参,并不曾牵涉到自己,这事总算万幸,为是先站脚步起见,便把洪道台撤了任,将胡得胜看管起来。怕的是他一有知觉,畏罪潜逃,那可就要不好办咧。请思官场中,忽有这样突如其来的事情,怎能够不轰动一时呢。所以李刚一经听见,虽不晓得其中的内幕,但已猜到达空到京运动,必然是得了手了。
再说达空此时听了李刚的报告,晓得洪道台撤任,胡得胜看管,分明兆头甚好,自是满心欢喜,便也把自己到京之事,大略对他说知。最后又问地方上,可曾得着迎接钦差的消息。
李刚道:“这事还不曾听见。据我看,大约还得再过些个日。
子呢。你想人家作大官的,岂能跟这些民人一样,车马人辆,要一站一站的走。沿途地方官,都要远接近送,遇着刮风下雨,就不动身。或者身体不爽,也要耽搁一两天,哪里能够像你师父,这样的赶紧呢。”达空听了,连称有理。李刚因为有事,随后也就走了。
达空更不怠慢,立时便赶到王颂周的宅里去,见面之后,行礼问好。达空正要取出周御史的书信,然后再详陈一切,不料王颂周已是手拈胡须,哈哈笑道:“我从先的那上梦,隔了这么许多年,不想事到而今,方才算是应验了。但不知道你可也曾领悟不曾?”达空听了,不禁一愣道:“小僧智识浅短,还未能领悟玄机,尚求大人明白指示。”王颂周很得意的说道:“那天我一见着官报,心里触动,便已了然了。你想,这次查办事件的钦差,不是派韵薛侍郎吗?薛与雪同音,他是奉着朝命而来,就仿佛是自天而下,那可不是天降大雪是什么?”达空听到这里,连连点头,不过他却心中暗想,还有那穆如清风一句,可又应该作何解释呢?但是王颂周此时早又接着说道:“你可晓得那薛侍郎,官印是一个清字,岂不是下一句,也就闪闪烁烁的,有了着落吗!”达空至此,不由得十分叹异,以为这种解释,是最确当的了。焉知细微曲折,尚有未尽,只好等下文再表。
且说王颂周把他的见解,讲明了以后,达空这才取出周御史的信,双手呈上。王颂周接了过来,拆阅已毕,便道:“这件事总算不错,他递了个很有价值的摺子,我藉此了却一重心愿。你算是替你师父辨白冤屈,可以说是一举而三善备了。”
随又动问到京以后之事,达空述说了一遍,但是摺敬一层并没有提,只说送了一些水礼。王颂周听着,很是高兴。达空便就告辞走了。
光阴荏苒,转眼又过了十来天,驿报接二连三的似雪片飞来,钦差已是将要到了,制台委首县办差,一切均已齐毕。那时省城的官员,倒有许多捏着两把汗的,测不透朝廷筒派钦差查办究系何事,万千跟自己有关吉凶,就有些难保。他们万没料到,却是多年以前花牌楼的那件案子,反倒担了好些无谓的惊恐。再说这一日晌午时分,钦差已经到了。当时刘制军已是统率文武官员,鹄列迎接,所有一切仪注及跪请圣安礼节,无庸细表。当时只有制台跟钦差略作周旋,司道各员全都插不上话去。制台见钦差只带了两三个随员及数名亲随,仪从过于简略,便吩咐得力的文武巡捕,及几名干练的差官,叫跟到钦差大人行辕何候一切。钦差拱手致谢,随即乘坐大轿,摆开全副仪仗,所有制台派的人,扶轿杠的扶轿杠,打顶马的打顶马,前呼后拥,浩浩荡荡而去。及至钦差进了行辕,刚才坐稳,制台已是亲身来拜。两司以下文武各员,全都递上手本参谒。钦差只把制台请进去,谈了几句,便作辞走了。其余各员,是一律道乏挡驾。当日因为行程劳顿,钦差并不曾出去。到得第二天午前,方到制台衙门去回拜,那里是早已预备好的了,一听得钦差驾到,所有内外中门一律打开,升了三声大炮,两旁作着细乐,钦差的大轿,一直抬了进去,到得大厅以外,轿子落平,钦差慢慢地下来,制台已是降阶相迎,进厅落座,谈及奉旨查办。制台道:“其实这件案子,总办保甲局的祝道台,已向小弟回过。在前些日子,已把洪道台撤任,胡得胜交首县看管起来。小弟本想要亲自审讯,以期得个水落石出,但一来案牍劳形,未暇及顾。二来考虑之下,其中不免有些关碍,所以还在踌躇着。如今钦差到来,得卸仔肩,自问实在庆幸得很。”
钦差听到此言,神情似乎有些错愕,便向制台问道:“不知此案尚有何种关碍。”制台微笑道:“说起这个关碍,愿情尽言无隐,咱们私下里,不妨有个商酌。这个关碍,恰像是小弟一点私心,但无妨向钦差剖明,好在内省还不至有疚。”钦差点点头道:“当得领教。”制台便又接着说道:“这花牌楼一案,已是事隔多年,当初是由沈文肃公手内办结的。如今一旦平反过来,便是屈杀了两条人命。洪道台、胡参将罪有应得,那是不必说了。但恐一经奏明,沈公也难免要担处分,在小弟愚见,以为沈公生前懋着勋劳,朝廷礼遇极厚,及至后来薨逝,所予饰终之典,亦复优隆,照这样,君之待臣,臣之事君,总算均尽其道,无愧全始全终的了。现在若因旧案重提,担了身后之咎,倘存投鼠忌器之见,经手此案的人,岂不要于心未安吗?
这便是小弟煞费踌躇的原故。”钦差听了,便道:“制军所见甚大,如今一经道破,深获我心,此案如其平反过来,俟小弟进京覆命之时,一定从中斡旋就是。再者,便是大臣前,也无妨说明此意,谅来也没有个不慨表同情的。本来沈公忧国爱民,当世自有公论,又何能区区小愆,掩其大德呢。”制台听到此处,不禁满面春风,向着钦差拱手道:“小弟这里先谢过了。”
钦差笑道:“此事与制军无干,何劳言谢。”制台道:“话虽如此说,但小弟有心无力,枉事低徊,今得钦差一律成全,代我了其心愿,焉有不谢之理。”当时宾主二人因为意见相投,便谈得格外融洽。后来钦差向制台问道:“此处有一位姓王名镐,号叫颂周的,从先作过臬司,但已是告休多年了,不知此时是否还在?”
制台道:“这位先生,以前也倒听人谈过,大约只在家里休养,从来不干预地方公事的。据他那种行径,很是个性情淡泊、品行高尚的人。不知钦差何故问及?”钦差笑道:“他与小弟是会榜同年,如今来到此处,打算要乘便望看一番,并无别故。”
当下又谈了几句别的话,便作辞走了。再说钦差何以问及王颂周,原来这位薛侍郎虽然身为大员,倒是个实事求是的人,并不沾染官场敷衍的恶习,他此次奉旨查办花牌楼一案,务期要洞明真相,不使其中有屈抑。但是若专凭公堂审讯,其间两造自然是各执一辞,究竟谁是谁非,自己称不起是虚堂明镜,考虑之下,莫若先行询访。不过询访是一层,为事也很不容易,因为倘若不得其人,那时如簧之口,颠倒黑白,自己转而为人利用,岂不是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吗!辗转踌躇,几经思索,后来心里蓦然一动,便想起这位老同年来了。这其中,似受造物簸弄,恍若有鬼神来告的一般,也非尽由于人力。及至向制台一问,又听了那样绝好的批评,于是请教之心,较前愈甚坚切,觉得这位老同年口中说来的消息,一定是非常可靠的。所以打制台衙门回来,用过午饭;便传下话去,打道乡绅王颂周王大人的宅里,只带一名差官,一个执帖的亲随,其余一切仪仗随从,满都不用。
再说王颂周胙日便听得钦差已经到了,心中也很关怀这件事;但跟这位薛侍郎彼此有一层年谊,他竟自不知。此时在斋里坐着,忽见门房走了进来,手执红单帖,进来回道:“钦差大人来拜,并说是有话面谈,定要请见的。”王颂周听了,不禁有些疑讶,及至接过帖来一看,见上面有同年愚弟的字样,便点头暗忖道:“原来我跟他还有这层关系,不想竟自忘怀了。”其实这种事,也并不足怪。因为一榜有好几百人,事隔多年,哪里能够一一记得清楚呢。随即吩咐道:“你先到外面,请轿稍候,我这就出去接。”门房答应退下。王颂周忙到内宅换了公服,带着几名家人,接到大门以外。其时轿子已经落平,钦差见主人出来,立时下轿。但见王颂周控背躬身,肃立道旁,连头也不抬,这种仪注,系属员接待上司,乃恭敬天使之意,不敢用宾主之礼的。钦差走上前去,赔笑说道:“老年兄,你可不要这般客气,倘然如此,反倒见外了。”说着,便先作了一个大揖。王颂周赶忙还礼宾主这才互让着走入大门。进了客厅,又重新见礼奉坐。家人把茶献上,主人又亲自奉茶。钦差道:“老年兄,今日天假之缘,得了这意想不到的聚首,最好把繁文缛节一律删去,小弟不揣冒昧,还想要彼此畅谈呢。”
王颂周道:“钦差如此见谕,实为谦德弥光,但此乃朝廷礼制所关,旧员怎敢放肆。”钦差道:“这话越说越远了。老年兄已是退隐林下,不比有位之人,咱们只论同年之谊,所有名分体制的话,都不必说。倘若一定拘泥,那便是有心见拒,弟也无别法,只有登时告退而已。”王颂周见钦差辞意殷拳,知道是出于一片诚意,便道:“既承如此谆谆命之,小弟只有遵谕的了。”钦差道:“这才不枉今日相访之意。”说着,又微微笑道:“宦海浮沉,阔别多载,只怕老年兄已经把小弟忘怀了。”王颂周道:“不瞒大人说,讲到崇阶日晋,自然是久仰清辉。至于当年,曾叨名榜末这一层,已自有些茫然莫忆,错非今日纡尊枉顾,实在未敢冒认。”钦差听了,忽然大笑道:“老年兄,你这叨名榜末四字,恰是反说了。因为昔日春风得意之际,小弟在名次上本是中得很低的,所谓余子碌碌,等诸目郐以下,难怪同榜之人不能记得。至于老年兄,是誉列五魁之内的,只为中得太高了,所以名姓籍贯,不但一时脍炙人口,而且还要永久的藏之心中,此则小弟尚能记得老年兄,而老年兄不复能记得小弟也。”钦差说到这里,又复大笑不止。
王颂周道:“大人不要这样说。想当年李商隐曾有两句诗,是‘一名我漫居先甲,千骑君翻在上头’。正可为今日咏了。”
钦差听了这两句诗,觉得引用的十分恰当,不由得心领神会,连连点头,把戴的那一枝花翎,都不住的微微颤动,随即含笑向王颂周说道:“老年兄,你如此为我解嘲,越发使人汗颜无地了。”当时宾主二人,少不得又谈了些朝廷近事,伺候的人又给换过了茶。钦差便道:“今日造府奉谒,尚有要言细谈,拟欲假尊斋一叙,不知可否?”王颂周道:“倘不以尊亵为嫌,小弟自当领教。”钦差道:“这又说起客气话来了,如何提到亵尊二字。”王颂周心中暗想,不知钦差要讲些什么话,却如此机密。当下宾主二人,便一同来到时常起坐的书斋内,坐定之后,吩咐家人一律外厢伺候。非有呼唤,不得辄入。钦差此时见眼前并无别人,方才郑重其事的向王颂周说道:“老年兄,小弟此次奉旨查办花牌楼一案,在自己的筹算,务期要洞明真相,罪有攸归,方不负朝廷这番委任之意。不过听讼却是一件难事,若说公堂讯鞫,便得实情,自问还有些信不过,因此要在私下里先行查访,听一听局外之言,庶可较有把握。我想老年兄虽然退隐林泉,悠然物外,但当地出了这般重大的案件,当时也不能不稍有所闻。因此今天造访,只作为私人的谈话,拟请就老年兄所知的,示以崖略,或可免去小弟冥行索途之苦,那便为惠甚多了。”钦差把话说完,连连拱手,露出一片殷勤求教之意来。原来他的这般至诚,是怕王颂周恐以不知二字推诿,那岂不是就要虚此一问了么。殊不知他此次奉旨查办,虽说是由周御史递的摺子,实则探本穷源,线索尚操在王颂周的手内。如今他自己上门虚心请教,哪有个不竭诚相告的呢。所以恐其不能当这一层,未免是忒于过虑了。
再说王颂周听了钦差这片言辞,方才晓得所说有要言细谈,竟是要向他询问花牌楼一案,觉得这件事称得起是实获我心,不禁十分高兴,便对钦差道:“错非大人下问,因为事关钦案,小弟纵有所知,亦不是不便谈的。如今既蒙垂询,自当一秉大公,竭诚相告。”钦差听到这里,不由得喜动颜色,因为这件案子,有人指示内幕,自己不用费心,便可迎刃而解了,忙着又拱手说道:“这却是小弟求之不得的。既承不我遐弃,示以周行,惟有洗耳恭听而已。”王颂周便接着说道:“提起花牌楼一案,当时所杀的那两名人犯,一个是卖肉的屠户,唤作蔡源;一个是大慈寺的和尚,唤作熙智。那屠户的为人如何,夙日并无所闻,也未便妄加论断。至于说到那熙智和尚,因为小弟告归以后,颇有些性耽禅悦,方外之交很有几人,他也算是其中的一个,彼此虽非契厚,也还可以说是相信。据小弟看,他虽算不了是个得道的高僧,然而也决不致作出谋财害命的事来。所以那时候,骤然听到他正法的消息,觉得事嫌不伦,未免有些诧异。当时总把这件事牵挂心头,竟闹得抛撇不下。谁知就在那天晚上,事出意外,却又见着他了。”钦差听到这里,脸上的神气是惊愕得了不得,立时脱口说道:“此事怎讲?莫不成在法场上杀的,并不是他吗?这事可真玄之又玄了。”王颂周一笑道:“并非如此,这是大人误会了。”钦差道:“方才老年兄不是说又见了他么,怎的却是小弟误会?”王颂周道:“见着是见着的,不过是在梦中。其时所见的乃系他死后的灵魂,并非他生前的体魄。”钦差听至此,透出醒悟过来的样子,一面微微地含笑,一面却又有些皱眉,看着王颂周说道:“老年兄,请你不要见怪,小弟今天登门请教,乃系此案实事求是之意,为何说来说去,却讲出这索隐行怪的话来呢?”王颂周一笑道:“大人不要以为这是谈梦,因为小弟所说的,俱系实事,然而要以为是索隐行怪,却也不无几分近似。因为此次大人奉旨前来查办此案,就在那天梦中,熙智已经指示小弟了。”
钦差听至此,不禁大笑道:“哪里会有此事,真乃愈说愈奇了。
老年兄虽然言之谆谆,其如小弟不敢闻命何?”钦差微微地摇头,那种满怀不信任的神气,已是完全达于面目。王颂周不慌不忙的说道:“此事本难怪大人不信,好在空口无凭。小弟这里,现放着有证据的,从先搁置多年,而今是一朝有验,只怕拿将出来,大人一经寓目,那时也就不容不信了。”钦差听了这个话,惊讶得了不得,连忙说道:“不知是什么证据,真乃是闻所未闻。这事直使小弟堕入五里雾中了,莫非梦寐之事,还能留下什么痕迹吗?”
他口中说道,脸上那种疑惑的神情,可就大咧。王颂周一笑,也没有说什么,当下起身离座,走到书橱边,将那装裱好了异梦记的手卷,寻了出来,轻轻地拂脱了上面的尘垢,然后满面含笑,走到钦差面前说道:“此事是否小弟故神其说,荧惑听闻,请大人先看过了,然后再说罢。”钦差见王颂周取出这个手卷,并且当面拂去尘垢,知道这确是藏贮多年的东西,决不是仓猝之间能够置办的,心中又是诧异,又是猜疑,不知这里面究含有何种秘密,那急欲一睹之心,真乃非常热烈。所以当时也顾不得说什么,站起身形,把手卷接了过来,坐下打开就看。王颂周坐在一旁,见钦差目光起落,一行一行的看得很快,脸上的神色变幻不定,知道他心里正是在兔鹘落咧。少时之间,钦差已把这篇异梦记看完,又看了后面记着年月日子,再看过当时许多同阅人的署名,这才把手卷卷好放下,不由得吁了一口气,看着王颂周说道:“果然天地之大,真有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前此实在小弟所见大局,以致言出多有唐突了。”王颂周道:“大人对于这个手卷,可没有什么疑窦吗?
如其尚有信不及之处,不妨把以前同阅的人请出几个来,问一问他们,是否是多年以前之事。”钦差听了,似乎很不安的说道:“老年兄何出此言,难道这纸墨的颜色,小弟还辨不出来么?倘使再存疑心,直是不可教诲,那便不妨挥之门外了。”
王颂周道:“大人言重,本来这件事,实在近于荒诞。就是小弟,当时都有些信不及,所以用笔墨把这事记载下来,以为日后证明的证据,谁知事到而今,果有这般巧合,虽欲斥为荒诞,其奈信而有徵兆!”王颂周说到这里,又微笑道:“试看梦中的那两句谶语,不是把大人姓名,已预为指示出来么。当时小弟也还破解不开,直到今日,方才觉得豁然了。”钦差道:“老年兄,你还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呢。那两句话,何止姓名,就是小弟的号,也包括在里面了。”王颂周一听,很诧异的问道:“请恕小弟疏忽,不知大人的次篆是哪两个字?”钦差道:“即是穆如二字。”王颂周摇头吁气的说道:“似此关合奇妙,真乃不可思议了。”钦差道:“固然可以称为奇妙,然而要把话说回来,却也没有什么,因为当初小弟名号的取义就是本于这句诗经,如今又把原文引用了来,那还有个不相关合的吗!”王颂周道:“固然如此,但是大人却要想到,这是由梦得来的,能够同寻常的引用,相提并论么?”钦差点头道:“老年兄言之极当,这事错非证据昭然,毫无疑义,真乃叫人难以相信。”王颂周又道:“这句原文,只可惜风字,没有下落,未免觉得美中有憾。不然的时节,那真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呢。”
钦差听了,止不住望着王颂周微然一笑道:“老年兄,既然如此推敲,小弟也不得不尽言无隐。其实那个风字,也不见是没有下落的。”钦差说到这里,却又一笑顿住了。王颂周此时是非常的惊异,忙向钦差问道:“此事真乃愈出愈奇了,但不知那个风字,是怎样的关合,还请赐教为幸。”钦差慢慢地说道:“提起这个话来,请老年兄可不要见笑。小弟当少年气盛之时,不自揣量,颇慕古人乘风破浪之志,因此自己起了一个别署,曰乘风馆主,当时还刻了那么一块图章,常常的钤用,直到今日还在。老年兄请想,这可不是多少也有一些下落么。”
王颂周听了,不禁鼓掌道:“奇妙得很,这事真乃匪夷所思。
稍过一两天,小弟还要作一篇异梦后记,把此中隐微情节,全都述叙详明,以志今日之验。”钦差笑道:“得老年兄生花之笔记此奇事,少不得是要流传后世的。但目前请教之事,尚有未尽,还请不吝齿牙,一一赐答。这是因为笔墨所载,例当删繁撮要,想请老年兄所知,当然还不止此数。小弟为了解案情起见,那自然是应当不厌求详的了。”
钦差说到这里,便就那篇异梦记上所记的情节,一一动问。王颂周便据从先闻达空所述,一一的说了。钦差听罢,便道:“据此看来,异梦的微验,姑不必说,只就人事而论,这件案子,也确乎是李代桃僵的了。其中罪魁祸首,只是胡得胜一人,为逞一朝之忿,陷害了两条性命。沈公跟洪道,都坐受了他的蒙蔽,若非今日巧获真凶,直供不讳,眼见就要冤沉海底呢。”王颂周道:“小弟这一席之谈,不过是举其所知,尽言无隐罢了。至于案情究竟如何,也难妄下断语。尚望大人虚衷听断,勿存成见为是。”钦差听了,晓得这是打官话,便道:“老年兄言之极当,想情经过讯鞫之后,是非便可大白了。”
当下又谈了几句闲话,钦差便起身告辞。到了次日,王颂周到行辕去回拜,那仅是一种照例的酬酢,与案情无关系,一言叙过,无庸琐记。
猜你喜欢 第二十九回 淫贪皆有报 僧俗总难逃·梦觉道人 第十六回 毛相拐图逃走 鲁妃仇报自尽·雪樵主人 第二十三回 多情种哭奠招魂 老雪婆远行通信·佩蘅子 第十七回 弃旧迎新·张恨水 第05回 为衣食星卜设教·弥坚堂主人 第三十五回 听莺处座上讶雄谈 逐马蹄道旁笑倾盖·天虚我生 第三十四回 总领事议和全大局 贤制军立约保长江·苏同 第七回 私心纔定忽惊慈命促归期 好事方成又被狡谋生大衅· 十二· 第六十五回 梅秋琴即景题桥 贾探春因惊见母·陈少海 第三回 昌宗幸入合欢宫 媚娘巧弄鸳鸯伴· 第五十六回 安夫人为女得病 吕公子旅邸听琴· 第十六回 宋文宾失手丧身 华鼎山叹气匿珠· 第四回 一乡人共尊万贯 用千金强图藐姑· 第四十二回 设巧计恶皂露原形·储仁逊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