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九回 访故人水流云散 观音书赐断魂消

作者: 梧岗主人

    第九回 访故人水流云散 观音书赐断魂消

    诗曰:

    怜香一片恨难消,转盼秋风玉树凋;禅院云流人寂寂,空园烟锁夜迢迢。

    生离影向天涯觅,死别魂从月下招;寄语风流游台子,须知露水不终朝。

    话说花一春一上岸走近庵门,偶抬头见“香莲庵”三字已改了“碧梧禅院”,心甚奇异,走进庵中见殿上有两个老僧坐在蒲团上闲话,不觉大骇。那和尚见花一春一进去,遂起身迎揖接谈,花一春一着急问道:“此处本是一座尼庵,为甚改了僧院?”和尚答道:“贫僧们是奉县尊太爷之命,招来持住此庵的,改之故却不知一情一。”

    花一春一此时几如皎齐晴天陡下一声霹雳,惊得目定口呆,无从说起。没奈何别了僧人,出庵向四野搜寻一村人问他根底。徘徊半晌,见一老者持杖而来,花一春一上前拱手细问其故,那老者答道:“前日有县中无数县差拥进庵中,纷纷嚷乱说,拘拿悟凡师尼。讵知悟凡早已知风遁去,无处寻拿,遂将众尼逐出庵中不许再住,尼僧遂走别方,几个和尚在此守祝”花一春一听罢,遂拱别那人,暗思:“悟凡不见,则窦满二佳人从何处措谋,以践旧约。”无心无绪下了舟船,因想:“悟凡逃避出庵,必隐在村郊僻静,游人绝迹的草庵中,谅无别处可以藏身。”因一路寻觅几乡却旷野之所,闻有尼庵无不进去探望一番。

    一日访到一个庵中,有乡人在内请仙舞机,花一春一候其舞毕,遂拈香跪拜处,心默告道:“弟子花一春一与半桥却香莲庵中尼僧悟凡实有隐一情一,相托大仙谅已鉴悉,不料悟凡避祸逃匿不知去向,或在远或在近,或一自一东或一自一西,祈大仙明示,使花一春一得遇悟凡以完心事,弟子收福无涯矣。”祝罢,把机舞动起来,就见砂盘中显出显出几行字迹,花一春一遂道:

    近远何须问,东西不必盘;庵名牢记者,再去香莲认。

    花一春一看罢暗想道:“诗句明显却无深的难解处,但未句谓我再去认香莲,莫非悟凡不曾远遁,仍被僧人匿在香莲庵中么?然悟凡避祸在先,招住僧人在后,岂既出庵遁奔又返庵中为僧人所匿乎?此定是别处亦有一香莲庵,故第二句谓我牢记庵名,几遇庵名香莲者,即可入去寻见也。”于是一路留心细访问:“何处有香莲庵否?”岂知访了十余日,除了半桥却之外,竟别无名香莲的庵,踏破铁鞋无可觅,只得将此间心事暂以丢开,且往前途再访水园消息如何,在路无话。

    是日,船到城中已是下午时分,将船泊定,遂欲上岸向水园而来,又止足道:“不可!此去若遇佳人,我虽无惧于彼,不免多一番周折,不如挨至晚间悄伏进内,径至香闺与二美一会,就可相机行事。”主意已定,只待晚间用过夜肴,然后上岸行去。少顷挨到更次,一轮明月早已东升,遂令家童在船中看守,独一自一一人步上岸来。因时当暑夏,街上纳凉的人尚尔喧闹不绝,只听得吴歌处处闲话嘈嘈。

    约行里余已到水园,门首已紧紧关上,遂纵身跳入园中,见一轮皓月映照当空,几如去年听琴讨约之夜,而举目细睁则园中景况非昔日之可比矣,但觉竹坞松轩,烟霞寥落,琴台酒榭,风露飘零,蛛纲一一交一一盈,处处丝悬;暗室蛙声不绝,嘈嘈响乱荒池,数丛嫩竹犹存,几树长松青青,如旧径荒苔,满台塌阶,一院落花,谁是怜香之客。五更残月,空闻惊树之鸟,暗暗惊道:“我去岁初冬至此,见园中楼阁峥嵘,亭台环绕如入瑶池仙岛,疑世间无此华丽名园,乃未及一载而忽竟如许之尘草蔓,想此中定有变故,二美难保无恙矣。”

    一路行至内园,步至水云二美所居之楼,见门窗紧闭寂无声响,停立久之,不禁怀人感旧,悲从中人,没奈何一步步回身出外,月下之下望见梧桐树下有二美在彼玩月谈笑,花一春一一见不禁疑喜一一交一一集,上前仔细一认,知二人非别,一即是水青莲,一即是云素馨,遂欣然相见道:“我那日被石泉兄迫赶,无处逃生,向池中跳下,不料暗有仙人相拨得保残生,未知二卿何以得脱其毒手,今日仍得与小生一会,诚快事也。”

    那二美俱挥泪道:“妾有痛肠欢剖,但恐言之骇君,故未敢相告。”花一春一道:“卿有何言不妨明说。”素馨泣道:“那日郎君下楼,水贼追寻不见,遂厉声大喊,上楼手提三尺青锋,欲将妾斩首。小姐在旁力劝他,竟先把小姐一剑,然后将妾刺死,可怜妾与小姐以怜才一念,霎时身丧青锋,在妾不蒙怜悯,亦何足怨,只恨他不念同胞怀,亦忍肆其残毒,天良灭尽,所以有全家抄戮之报也。尤可恨者,死后不为殡殓,竟将妾与小姐同埋于梧桐树下,君倘念去年一夕绸缪,则埋土之死骸,望君留意耳。”

    花一春一闻言知二美已经遭害,此是鬼魂,然心中却毫不惧怕,唯是悲号痛恨而已,谓二美道:“尔既物化,虽仅有其灵,已无其形。然天下一情一之所挚,则一国魂魄之灵可结而成血气之形,故古来荒丘朽骨亦一自一多一情一,香魂非无欲念,其化形骸以会风流,幻声气而成云一雨一者,固往必有之矣,二卿其有是意否?”青莲素馨道:“空结冤家应悲,今世欲偿孽债,且待来生。陰陽有隔形魄难一一交一一,未能从命耳。”言毕倏然不见。花一春一叹道:“二美玉容依然如旧,而芳魂渺渺竟不能一叙风流,恨何如也。我忆去年在此背难,紫云仙师度我出园,曾谓予二美处,一自一当救援,不致丧身,可祈后怎会何以竟有如许之变,讵明知寿数已终不可挽救,固以此言抚慰予心,其谓后会有期,其即夜之会是乎,能不令人怆感无已。”行至园门仍将身纵出,步回船内,愁难成寐,想道:“石泉仗势逞凶,行为颠倒,以致全家斩戮,所以园中如此景况。从古沧桑变幻理有固,然亦无足异,只恨二美为我杀身,回忆从前令人寸肠俱裂。”

    是夜神思恍惚,不多时城户鸡鸣,蓬窗一色一曙,船家起身煮饭,用过晨餐开舟行去,路过乡,却觉井烟离舍处处成家鸡犬桑麻。行了一日,尔时天光渐晚,但见绿树荫浓,斜陽遮古道,青苗叶润沟水响溪田,盍一妇一筐欲返,樵夫荷实归来,鱼网高挂泊捍边,日摇网影,牧笛闲吹驱犊返,风送笛声禅噪堤,杨拽残声兮断复续,蛙鸣池草始一唱兮和遂群。花一春一在舱中悬窗倚望,甚觉风景可人,正观玩间,见傍岸有一座草庵上面悬着一匾额,因年久月长外面的染漆尽皆零落脱下,只剩得中间有一个莲字尚见模糊字迹,花一春一想道:“现有一个莲字在上,是香莲庵也未可知。仙机上云:远祈何须问,东西不必盘。莫非悟凡远避在此乎?”遂命船家停橹系缆上岸一访。

    步进庵中见殿上门窗塌损,佛像尘蒙,是一个数年不修整的荒庵。少顷出一个年逾花甲的老尼僧来,花一春一上前问道:“此间可正是香莲庵么?”尼僧答道:“这里是白莲庵,相公何以问及?”花一春一道:“因台额上有一莲字,小生看不明白,故偶意问及,未知其庵中有几位师父在此?”尼僧答道:“本来庵有四、五人,只因此庵塌损,募化无从,

    他们各一自一散了,只剩贫尼与一个小徒孙居此。不料数日前有一个远方避难的师太来投此间,如今共有三人。”言罢,遂将募化修庵这一支园匾携过道:“恳求相公慨发慈心随缘相助。”花一春一听了“远方避难”四个字,不觉吃惊着急问道:“如今那远来的师父何在?”尼僧道:“因路途劳累,迩已病在床。”花一春一闻听言道:“此人是香莲庵中的悟凡师。”尼僧道:“相公何出此言?”花一春一道:“只因曾托悟凡师干办一机密事,岂知今岁出都复至庵中,已不见其人,因访庵听说

    他避祸远遁,莫非即在此间么?”尼僧闻言踌躇道:“贫尼却未知其细,待我去问他一问,就知分晓。但不知相公尊姓高名,只要将相公名姓一通,若果是此人,彼意中一自一能相见,即有曲哀,贫尼亦可待诉。”花一春一遂告以姓氏,那老尼也不多时急出来通达道:“他一闻相公在此,顿扶病起床,请相公进内,面剖衷肠。”

    花一春一闻说喜如从天降,谓:“悟凡得见,则二美消息可通。”遂随老尼进房,见悟凡病容憔瘦态度不堪,二人相见,俱禁不住痛泪一一交一一流,花一春一急问道:“不知悟凡师为着何事以至于此?”悟凡道:“说起此事,相公之罪也。”花一春一惊问其故,悟凡遂在枕下取出一封书信递于花一春一,花一春一接过细览,上写道:去岁庵中一事,不料被绿珠侍一女一知一情一,因被责,怀怨潜窃花郎所赠之画,向老夫人处漏泄机关。成老爷将令悬中遣杀至庵,拿悟凡师究诘,见字宜速避祸出庵,万一迟定遭罗获。因无面再生,剑欲剔颈一自一尽矣。倘日后与花郎相逢,乞致言窦瑞香已死,前盟难践,不复系念可也,事在急迫,特此草达。花一春一见字跌足悔恨道:“那夜竟不防丫鬟窃听,所以语言不密,以致有今日之事,既害窦小姐丧身,又累悟凡远遁,实小生之罪也。”悟凡道:“相公岂莫悲伤过度,还有音书在此。”又向枕下取出付予花一春一,花一春一展看是满氏池娇叹薄命词,词中叙了相思一情一,道出了无奈复解合欢带效于飞,后是拟美人歌以抒照君怨:

    其一:从来万紫与千红,愁入离人两眼中;欲上翠楼心转怯,青青杨柳怨一春一风。

    其二:一春一闺恼听晚来钟,况复离愁恨又重;回忆去年临别话,桃花落尽再相逢。

    其三:月移花影上纱窗,倦坐更深剔夜缸;绣罢鸳鸯三十六,慕他对对总成双。

    其四:从君别后日相思,九转肠回十二时;静院一春一光留不住,莺声啼断绿杨枝。

    其五:日景疏帘掩翠扉,呢喃新燕绕梁飞;只愁采缕今年系,一春一社重来人已配。

    其六:肠断香闺三月初,乱鬟身懒宝梳梳;归期屈指顿顿数,雁杳鱼沉音片疏。

    其七:泪约从来有也无,君心讵比妾心孚;只因痴志难抛去,梦内花郎惯一自一乎。

    其八:杏花十里暮烟低,银蛮雕鞍过柳堤;想是状元归马疾,扬鞭径至浙江西。

    其九:心慵懒绣小弓鞋,斜枕银床坠玉钗;睡起昼长无个事,倚楼终日望天涯。

    其十:闲来频把画图开,细玩形神暗一自一猜;婉尔凝眸似有思,无言日日盼郎来。

    其十一:谁云容易度芳一春一,恨至无言恨始真;惆怅最怜今日我,风流空忆去年人。

    其十二:金猊炉内屡添芸,日永三一春一驻夕薰;君缝背盟甘负妾,妾堪忘约不思君。

    其十三:销魂最是怕黄昏,绮帐生寒亦懒温;脉脉私一情一谁与语,一声血泪一声吞。

    其十四:无聊遣娌把棋弹,总为愁多着末安;几度被他催下子,输他容易胜他难。

    其十五:绣阁身闲心不闲,愁来无语泪潜潜;妆台频对菱花照,瘦尽一春一来镜里颜。

    其十六:人间聚散悦由天,难补三生石石缘;从此一春一蚕丝已尽,哪堪秋夜镜重圆。

    其十七:未楼愁按凤凰箫,盼到而今归路迢;老母不知灯下誓,乘龙已订度蓝桥。

    其十八:一自一怨时乖复一自一嘲,诗篇无意细推敲;侍环分得新题到,几度拈毫几度抛。

    其十九:银杏开残又碧桃,一春一江客路水滔滔;深开织就回文锦,欲寄何由系雁毛。

    其二十:不曾真个恨如何,从古红颜薄命多;死后芳魂犹恋恋,生前忍复结丝萝。

    其二十一:回思旧事渺无涯,静掩闲窗六扇纱;蜡才成灰红泪冷,不堪重问镜中花。

    其二十二:感怀不忍读焚香,一缕柔丝系寸肠;一自一昔谩劳称姐姐,于今何处唤郎郎。

    其二十三:半钩新月映雕梦,此夜谁家弄玉笙;一曲离鸿声转急,不堪听处倍伤一情一。

    其二十四:花香满院梦初醒,蛱蝶纷飞绕画屏;妾梦一如蝶梦幻,与君千里会邮亭。

    其二十五:绣谱闲翻线屡增,空栽蜀锦与吴绫;合欢鸳被成来久,旧约遥遥不可凭。

    其二十六:搔首无从画一筹,杨花岂遂水波流;今宵借手金鱼带,万斛愁肠一旦勾。

    其二十七:他年无复观人琴,巫峡云遥何处寻;留得美人图一幅,与君夜夜解罗裙。

    其二十八:消息于今不可探,只身无计到江南;关河不隔相思魄,泉路茫茫死亦难。

    其二十九:一坯黄土草纤纤,异日重来别恨添;朽骨已寒心未冷,梦魂犹绕楚山尖。

    其三十:鸾笺欲罄话喃喃,握管难禁泪染衫;只此九回肠已写,忆君不另寄书函。

    花一春一看毕知池娇以姻期将近,不愿弃旧负盟,亦迫于无奈而死,又问悟凡道:“二小姐之事在几时发动的?”悟凡道:“俱在一春一尽夏初之际。”花一春一闻言不禁痛泪一一交一一流,如熬肺腑,悔恨于:“出京之不早,妄图功名成就,以致误期失约,使美人丧亡莫救,是皆我花一春一致之死也。我想水园二美即丧身于水贼之手不复得见,然使我千山家考诗订回之后,不成婚改试久为眷留,则池娇小姐尚未迫于汪姓之婚,而就死即;窦小姐之事亦未败露,我可以计得之,何至有今日之变。乃事故变迁难以逆料,岂彼美缘悭前盟,莫践抑我,花一春一福浅始愿难赏哉。”唯是捧了那一纸诗,几回吟诵不觉诗中悲切之一情一愈咀愈出,真是一句一眼泪,一字一声血,有不忍多读者。

    悟凡在旁见花一春一悲号无已,声出肠断,也觉触景伤怀,泪痕微带,只得从容抚慰道:“虽然事变俱为误期之故,但人生缘分早定于天,非人力所能回挽。或者二小姐与相公只有数夕之绸缪,而无偕老之欢乐也未可知。至于二位小姐以绝世佳人俱在青年殆命,此又夭寿之赏,尤无关于人事,相公亦何必悲哀过动,使二小姐于泉下亦复惨切,不能安哉?”花一春一闻劝虽觉怆怀少解,究未免心声胆挂抑忧难鸣,因思与悟凡一叙旧好,遂欲在庵中住下,悟凡止道:“不可,此间茅屋房间浅隘,既不比香莲庵内室重门可闭,而此处虽系乡村,却不比香莲庵幽僻,无人缠扰,况相公舟停庵外,却人俱所瞩目,倘夜间留宿有恶棍鸠众前来寻闹,恐于相公亦有不便;而贫尼漏网之鱼,此处又不可容身矣,事将奈何?”

    花一春一笑道:“不必多虑,今日之我已大不同于昔日之我,力则可敌人,势则可以压人,纵有千百恶棍前来寻非我亦何惧。”悟凡听说道:“相公想已擢名金榜,故敢渺视庸夫,但乡却俗子未识相公为何如人,则一朝殴辱,未免要受眼前亏矣;苟欲鸣官征治,又恐于理有碍,未识相公亦念及此否?”花一春一道:“既是悟凡师如此过意虑,我只得坦怀以告了。”遂将偶仙学法及考武占鳌之事细细讲其始末,遂拿白银二十锭会于悟凡,命

    他调养身体,聊为药果之资;又另会二锭于老尼,令他整备斋肴。那尼僧听得说得势耀非常,又得了银锭,遂款留花一春一在庵。后事如何,下回再表。

猜你喜欢
  第17回 恶凶徒怒杀彩云 吕秀才落难含冤·牛瑞泉
  第十七回 裂券飞蚨绝交还大笑 挥鞭当药忍痛且长歌·张恨水
  第二十二回 游张园擂台成虚话 谈国货娇女逞机锋·陆士谔
  第五回 装神灵画符镇冤鬼·储仁逊
  第七回 梅公子会试进京 柳郎君搭帮探友·顾太清
  第125回 恶侯春拦挡孙馨 张媒婆何家报信·牛瑞泉
  第三回 骚妇人倾吐心中苦·风月轩入玄子
  第二十章·苏曼殊
  第十六回 阅判词伤心坠泪 闻噩耗觅迹寻踪·王冷佛
  第二十四回 小狗子败子竟回头 钟丽生神龙不见尾·曹去晶
  第十四回 泥金报三捷临门 绾春楼双珠入手·南岳道人
  第三十七回 演邪教女郎迷性 闹斋堂贫子逢妻·梦笔生
  第十四回 油沪渎时文不售 羡妓院大脚生财·绿意轩主人
  第十回 伏新礼优觞祸酿 弄虚脾继立事谐·伏雌教主
  第十七回 贴试录惊骇岳母 送灯笼急坏丈人·蕙水安阳酒民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宜春香质·醉西湖心月主人

    《弁而钗》、《宜春香质》同为“醉西湖心月主人”所著,不同的是《宜春香质》从反面人物人手,强烈谴责孙义(《风集》)、单秀言(《花集》)、伊自取(《雪集》)等人的朝三暮四、见利忘义,乃有被踢打、抽肠致死,或罹患疮毒自尽

  • 碧玉楼·竹溪修正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小说,十八回。题“竹溪修正山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今存积善堂刊本。似出嘉庆间。后来的排印本名《帏中采》。书叙河南清城富户王百顺,娶妻张碧莲。百顺未能遂碧莲之欲,为吴能怂勇,出外求方

  • 闺门秘术·

    落魄文人兆璧、兆琨科考中试,县令夏国华欲将女儿瑶云配兆琨。其子均祥不肖,私自将妹另许叶槐之子叶开泰为妾,瑶云不从。均祥之仆狗儿欲奸瑶云之婢庆喜未逞,反诬庆喜与人通奸,国华怒杖均祥,坚拒叶府婚姻,被陷去职。新县令勾结

  • 春幄莺飞·春江隐士

    春幄莺飞又名画眉缘,清春江隐士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四回。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恨清明雨。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

  • 花荫露·临川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九回,清临川山人撰。话说历代君王俱知守成艰难,遂挖空心思欲网尽天下人才为他所用,故开科试以揽英才,另设举荐一途,后称“举孝廉郎”。一

  • 桃红香暖·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二回,风月轩入玄子撰。不知天下的事,才有假,便是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托的,也原自有其实的,未可执了一个见识,道总是虚妄的事。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

  • 隔帘花影·丁耀亢

    《金瓶梅》续书的一种,它是丁耀亢《续金瓶梅》因时忌和诲淫遭禁毁后的另一种续书,约刊行于清康熙年间。小说为避免丁氏《续金瓶梅》的命运,对原书人物及情节,尤其是《续金瓶梅》中的大量有关时政的事迹作了改动,以因果轮回

  • 浓情快史·佚名

    又名《媚娘艳史》,中国古代禁书之一。《浓情快史》讲述了世情中的一个女人武则天放荡而又充满欲望的故事。该书约成书于清朝,原题《新镌浓情快史》,署嘉禾餐花主人编次。因为书中有男女情爱内容的描写,有违封建礼教,在清代

  • 浓情秘史·不题撰人

    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一回,不题撰人。序曰:常观氵㸒词渎书,多描写氵㸒情,不归于正史,观之者易入于邪思。惟《浓情秘史》一书,情词雅致,趣味弥长,令人观之不厌,亦且终归劝善改过,久有益

  • 林黛玉笔记·喻血轮

    全书乃林黛玉之日记,作者以第一人称,写林黛玉之所见所闻所感,实是借林黛之口叙说整部《红楼梦》.日记所述与原著几乎无异,凡有林黛玉经过之事以至日常起居可见诸原著者无一缺漏.

  • 桃花艳史·佚名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六卷十二回,作者不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合影楼刊本,封面题《新刻桃花艳史》。每卷两回,卷首又题《新编桃花艳史》,无序跋,当为清代前期或中期的作品。小说叙唐代少女金桃儿与才子李辉枝的爱情故事

  • 情海缘·邓小秋

    《情海缘》,八回,署名“江都邓小秋”。邓小秋,清末民初人,文作于民国时期,不过将《桃花影》加以删改而成。因之迳删过多,又无情节交代,比之原作不唯文辞更逊,并已不复贯通

  • 桃花庵·佚名

    又名《卖衣收子》、《齿痕记》、《过街楼》、《站门楼》、《明伦堂》。言苏州双竹巷富家子张才赴虎丘山玩会,遇道姑陈妙善,二人眉目传情。妙善题诗赠扇,张至庵中匿居数日,暴病身亡。后妙善生子,留诗张才遗物衣襟之内,包裹婴

  • 情变·吴趼人

    清代爱情小说。八回。未完。署,趼人,即吴沃尧撰。第九、十回存目。卷首楔子列出全书回目。宣统二年(1910)《上海舆论时事报》连续刊载写至第八回的一半作者去世。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抄·小说二卷》(1960 中华

  • 痴婆子传·芙蓉主人

    《痴婆子传》是明代芙蓉主人著中篇艳情小说,两卷三十三则,大约创作于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以浅近文言之倒叙笔法,述少女上官阿娜情窦初开,少试私情,至出嫁后伤风败俗,乱伦淫荡

  • 春灯迷史·青阳野人

    《春灯迷史》作者青阳野人,其真实姓名不可考,成书年代亦未详,但可推测在道光十八年(1858年)之前,书已写成。 书叙唐玄宗时,浙江抚州府仁和县城里有书生金体,字生丽,风流标致,至 17岁通晓诗词曲赋,凡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不成就。到了

  • 巫山蓝桥·不题撰人

    《巫山蓝桥》,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十六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弘治年间,松江府华亭县八团内沙地方,有一花姓人家,家主名唤花成春,娶妻保氏,皆三十有馀,因常做药材生意,故家道殷实,生得一

  • 鱼水谐·不题撰人

    《鱼水谐》,明清艳情小说,共十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成化年间,江西南昌府富春县四都庄有一财主,姓章名芒,字瑞生,为人厚道,心底善良。家有贤妻何氏,生得二子,长名安杰,次名顺发。这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