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文华殿六才并试 丝纶阁四女均潜
庭瑞所荐张村二子,命长沙府学送进京城,亦至礼部投文,礼部一概收了文书,也令他听候回文。
明日,帝陛殿。礼部出班奏曰:“今有江南学臣荐二少年才子进京,乃湖南抚臣之子,一名秉干,一名秉刚,有表章奏闻。湖南学臣亦有表文,荐二子来京,姓张氏,一名敬威,一名显威。俱在朝门候旨。”帝看了表章,喜曰:“两学臣如此为朕访才,真贤臣也。”遂批:“五日内候朕亲临文华殿面试,可暂着四子寓于丝纶阁中。”礼部领旨出朝,遂请四子寓于丝遂纶阁。即发回文,令江宁、长沙两训导回省。当日旨意一下,四子皆打点考试。
却说敬威兄弟见了菊英,似乎面善,又不好认得。菊英认得敬威兄弟,乃将自己男装及秀英之事告之,又嘱其切勿泄漏。敬威点头会意,乃密将庭瑞之意告菊英,菊英吁嗟不已。
却说帝女璧玉与秦王女金鸾,在宫中总是题诗作赋。今闻江南、湖南两处学臣荐了四个才子来京,帝批五日内亲试。璧玉与金鸾私语曰:“去岁父王欲招榜眼为驸马不遂。今荐来四子,其中必有吾姐妹缘人矣。”金鸾曰:“何不假扮书生与四子共试,胜彼则可以扬名,不胜亦无人知觉。”璧曰:“此言甚善。”商量既定往告母后。后从之,乃暗使人知会学臣李勃。即使二女假扮书生,先到李勃处投下。璧玉遂取名朱璧,金鸾亦取名朱鸾。
李勃领皇后密旨,亦修了荐贤表章,荐二子入礼部。礼部亦请二子寓于丝纶阁,遂将李勃表章申奏。帝在宫时,皇后已将此事奏明。今礼部来奏,已先会意,亦批考期并试。
及至考期,先赐六子七品冠带。然后帝御文华殿,满朝文武朝参毕,分班俟候。帝乃传旨,选六子上殿。俯伏金阶,帝命平身。赐坐于殿上,各赐文房四宝。即钦点三个题目,使六子作文。帝命大学士孙建庭监场,其文武大臣供在殿前俟候。
未及一个时辰,六子作文俱毕。太监入宫,请帝升坐。六子俯伏,各呈上文字三篇于御案前。太监接上,命六子平身,六于遂皆退入文班中。帝将文字细看。
看毕,以文示诸文臣曰:“朕阅此卷,颇觉快绝。卿等可细评之,以辨高下。”文臣领旨,簇拥殿前,各看一卷,莫不惊异。又各将看了的易换来看,愈加称奇。乃奏曰:“六卷皆天才,更无可亚者,臣等何敢安评。”帝大喜曰:“诚如是,学臣所荐皆有眼力矣。”乃复选六子上殿,曰:“朕观卿等皆当世奇才。今命卿等各赋诗一首,务在举笔成文,看卿口气以辨高下。”六子遂俯伏该题。
帝乃用大龙笺一张挂于殿上,御笔书题曰:月中丹桂,不限韵。又赐笔一枝,墨一池,列于殿上。五子推逊,菊英、秀英假谦一番,遂执笔题于龙笺之上,一挥而就。诗曰:
跳出龙门入凤池,今朝阙下论高低。
月中应有长春桂,臣折高头第一枝。题罢,后书:臣杨秉干应制。遂交笔与敬威。敬威题曰:
泮水由来透凤池,凤池应有上天梯。
月中丹桂连根拔,不许他人折半枝。后书:臣张敬威应制。菊英题曰:
书生举步上瑶台,自负文章八斗才。
昨夜天庭门未闭,被臣和月掇将来。后书:臣杨秉刚应制。显威题曰:
寒窗十载对灯前,此日鳌头臣占先。
欲向蟾宫拔桂树,也须待月到天边。后书:张显威应制。璧玉题曰:
外来桂客且从容,月里岂无折桂翁。
任尔能施公远法,明皇未必到蟾宫。后书:臣朱壁应制。金鸾诗曰:
诸君何必苦争荣,百鸟先飞逊大鹏。
纵有英雄空用力,安然丹桂在蟾官。后书:臣朱鸾应命。
六子题罢,两班文武无不喝采。帝大悦,遂皆钦点为翰林。六子谢恩而出。帘退朝,各官皆微。
明日,帝又临朝。礼部尚书出班奏曰:“学臣李勃所荐二才子,于陛下考试后便不见了。臣使人寻访,竟无踪迹。祇得奏闻,伏乞圣裁。”帝曰:“所荐才子,尚未授之以任。欲去便去,朕何阻焉。”礼部乃退。
原来璧玉与金鸾,于御前考后,即入宫中去了,帝所以随口答应。当时帝又宣秉干、秉刚上殿。秀英与菊英闻宣,即趋上金殿,俯伏听谕。帝谓秀曰:“卿兄弟少年英杰,朕深爱惜。均有公冶、南容之风。朕正宫之女,与卿年貌相当,才德可配。愿招卿为郡马,朕弟秦王女,亦有贞静之德,愿招卿弟为驸马。卿意以为如何?”秀英与菊英闻言大惊,忙叩头奏曰:“蒙陛下恩谕,本当遵旨。但婚姻之事,必待父母之命。虽虞舜不告而娶,犹不免后人有言,况臣下乎。伏望陛下体臣愚衷。”帝笑曰:“卿何愚也,君与父孰尊?”秀英曰:“君则尊,父则亲。”帝曰:“卿既欲待父命,朕即传谕卿父,以全卿等尊亲之念也。”遂于御案上写了圣谕。即命大学士孙建庭,赉往湖南议婚。当时秀与菊祇得叩头谢恩。帝乃还宫,百官退朝。
秀与菊转到丝纶阁时,急得魂不附体。敬威兄弟闻知就理,亦皆着急。敬威曰:“今圣旨赉往湖南令尊处去。令尊畏罪,定然奏明真情,小姐将置身于何地?”显威曰:“事急矣,为今之计,不走何待。今家兄现任湖南学宪,原与小姐有盟。不如逃回湖南,暂寓舍下。使人通知学宪,自然可解此厄。”秀曰:“此言甚善。”遂与菊英换了书生衣巾,带了盘费,辞了敬威兄弟,私自出了丝纶阁。
且喜无人看见,于路直出京城,往湖南而来。水陆跋涉,在路五十余天,方到湖南。遂投张村而来。
却说昆山在家。自从庭瑞荐其子进京去后,乃择日与庭瑞往前阳山,祭奠父亲墓道,未免修理一番。闲暇之时,便各处访察菊英消息。
一日,忽有亲报到来。报敬威兄弟钦点翰林学土,留京听用。心中大喜。遂多以银子打发报子去讫。
正在家中闲坐观书,忽有二少年至,口称继父。昆山废书视之,见是菊英。便大喜曰:“小姐来矣。”指秀英问曰:“此位是谁?”菊曰:“此义姐也。”遂请秀、菊坐定。乃曰:“自小姐去后,我无处不寻。请问小姐,许久何处安身?”菊英乃将在外游玩,江宁考试。以及荐入京师,得遇敬威兄弟,同在文华殿考较,皇上钦点翰林。至于欲招驸马,私自逃回始未,详言一番。昆山叹曰:“小姐如此天才,诚可惜也。请暂居小舍,我当与舍侄商议,为小姐解此厄矣。”
乃请秀、菊入内,见其妻郭氏。菊英指谓秀曰:“此即妹之继母也。”秀闻言,遂与菊同下拜。郭氏忙答礼,遂邀二女入房。更换女衣,与诸家人相见。又将在外之故与郭氏细述,郭氏叹息不已。当下二女遂在此处安身。
却说庭瑞正考完外府转省,在衙中闲坐。忽福建巡抚刘忠使人送书至,庭命请入。使者呈上书信。庭拆开一看,略曰:
忠本欲使舍妹以奉箕帚。不意舍妹不守闺范,擅与游客联诗。家君见诗而怒,辱妹畏怒而逃。今将一载,杳无踪影。恐误贀弟婚媾,是以先字布候。
庭瑞看毕,方知秀英之事,乃长叹数声曰:“我何如此多舛也?”祇得写了回书,令使者去讫,心中十分烦恼。
忽又报叔父到来。庭乃出迎,大开暖阁,接入私衙。庭瑞问慰毕,昆山乃曰:“贤侄荐二弟入京,已蒙圣恩钦点为翰林。”庭瑞喜曰:“侄方纔转省,竟全然不知此事,京报几时到的?”昆山曰:“京报已到半月,二报又来了。”庭瑞问曰:“二报何喜?”昆山曰:“江南学台荐二才子秉干、秉刚,与尔弟一同朝考,俱钦点翰林,此二才子已到家中。此即二报,乃贤侄之喜也。”庭瑞曰:“秉干、秉刚何人也?”昆山曰:“即杨巡之子也。”庭瑞曰:“向闻巡抚乏嗣,且又何为愚侄之喜?”昆山曰:“此二子即贤侄月下娇娥与刘小姐也。”庭瑞喜曰:“刘小姐何人也?”昆山曰:“乃苏州刘元辉之女,其兄现为福建巡抚。”庭瑞大喜曰:“原来即此人也。”
遂将与刘忠结义许婚之事,细与叔言。又将刘忠来信与叔看。昆看毕,乃叹曰:“此二女真千古之奇女也。”遂将帝欲招二女为财马,二女逃归之由,概与庭瑞说知。又曰:“二女来历既已分明,贤侄可即与巡抚议婚,早完好事。”庭瑞曰:“然,侄将谋此。”遂留昆山饮酒,至日暮方辞回。
次日,庭瑞请布、按两司饮酒。布、按欢然而来,席间托布、按至巡抚衙中议婚,布、按俱愿为煤。庭瑞大喜,饮罢辞出。
次日,布、按两司来巡抚院上,为庭瑞求婚。
却说巡抚自菊英私出之后,夫人终日啼哭。巡抚恼怒,乃曰:“此等辱女,吾誓除之。”遂晓谕曰:“有人捕菊英来献者,赏银百两;藏隐者,查出同罪。”夫人闻知大哭,谓巡抚曰:“尔年过六旬,举目无亲。祇有这个女儿,尚欲除之,何其狠也。若一旦除却此女,我与尔将来死于地下,谁为殡葬?”
巡抚闻言,更加怒气。遂懮闷成疾,请医调治。亦不甚重。至年终,偶冒了风寒,其病更甚,不能起床。
忽有报子自金陵来报说,秉干、秉刚两公子入泮。并言学台得意,荐两公子进京之事。时巡抚正在危急之际,夫人闻知此事,暗思:“有甚公子,分明是刘小姐与我女儿假扮男装可知。”当下瞒了巡抚,以银子打发报子去讫,乃暗嘱衙中人不许对巡抚说。
至明年二月间,巡抚病愈。忽报大学士孙建庭传圣旨到来,巡抚命备香案接旨。建庭至院上,开读圣旨曰:
江南学臣王彦,荐到卿子秉干、秉刚。经朕面试,才果堪夸。兹招卿长子为驸马,次子郡马。卿子欲待卿命,不敢不告而娶。兹命大学士与卿议婚,旨谕到日,宜使子就娶,勿负朕心。
读罢,巡抚全然不解,祇得谢恩。接过圣旨,遂请建庭内坐。巡抚曰:“适间圣谕,老拙实不能解。且老拙祇生一个女儿,现今不知去向,哪有甚孩儿?”建庭曰:“两位今郎经皇上亲点为翰林,怎说没有?”
巡抚不能答,旁有家人跪禀曰:“前江南已有报子到来,报二位公子入学,已荐入京师。夫人料是两位小姐假扮男装去的。因大老爷有恙,是以暂且瞒过,打发报子去了。”巡抚闻言,乃谓建庭曰:“江南二子,实老拙之女。瞒过老拙,假扮男装去的。是以至江南考试,学台荐入京师,老拙实出不知。今朦胧之罪,老拙所不能免。当修表奏明,求大人于御前善为婉奏。”建庭允诺。于是设宴相待,宴罢辞去。
巡抚即忙修了表章交与建庭,即刻起身。巡抚率各官,送出郭外而返。过了十余日,忽报学台转省,托布按两司前来议婚。正是:
昔年曾有约,此日岂无媒。
未知如何议婚,且听下回分解。
荐秀、菊,出乎王彦之意;荐登、华,出乎庭瑞之意。荐璧、鸾,虽则学臣之表,却出乎璧、鸾之意。凑合成文,大有可观。文华殿上六个书生,其六人中各自知二女四男,其实则二男四女。想是时男女混数,错乱难辨,其规模不如今之制度多矣。
帝欲招婿,初爱庭瑞与兰英,今则爱菊英与秀英,究未尝念及敬威与显威。世间之事,大概如是,何可逆料。
杨巡抚之女愿配庭瑞,刘巡抚之妹愿配庭瑞,帝之公主亦愿配庭瑞。愿配之者,何其多也。今杨女之约未遂,帝女之招未允,刘女之订又以书来辞。曲折之情,又何其多也。不徒庭瑞咨嗟,即读者亦为之吁磋。
昔日使人议婚,菊英便无踪迹。今日既有踪迹,又复使人议婚,庭瑞可谓多情矣。
昔日议婚不遂,犹有刘忠之约,一点退步,不遂犹可。此际刘约既失,祇有吴江之盟。一线情思,不遂尤难。吁,人生世上,万事皆有定理,何必苦费心机。if(attachment != ""){ $(".acontent").append("订阅章节
");}
猜你喜欢 第三十五回 登州镇上表告急 郦兵部力奏招贤· 第七十二回 探秽庙权借风流妓·储仁逊 第95回 惧严刑公堂屈认 入南牢自叹伤怀·牛瑞泉 第八十八回 双妯娌同心御外侮 两婆媳合力逼分家·天虚我生 第五回 选色柳城疏狂容半夕 销魂花下遗恨已千秋·张恨水 第十一回 既污众娘且望邻女·临川山人 第二十五回 庆聚会妻妹相逢·芙蓉夫人 第05回 奔父命巧遇攒戟岭 避仇人深羁不染庵·墨憨斋主人 第二十回 冯旭受刑认死罪 百姓罢市留青天· 第九回 费功夫严于择婿 空跋涉只是投诗·蕙水安阳酒民 第五十五回 奖忠仆王象荩匍匐谢字 报亡友程嵩淑慷慨延师·李海观 第五十五回弄假成真毒人施毒手将机就计情种寓情痴·李涵秋 第十四回 美少年军中合卺 老驼婆阁下陈情·澹园 第四十六回 开绮筵豪饮赛清歌 抱锦裯分房还故宠·归锄子 第四回 底里难窥真色相 泛常谁识假儒巾·天花藏主人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