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07回 假扮盗自投法网 真仗义暂寄娇娥

作者: 墨憨斋主人

    话中再表一段,说那湛悦江,自亲家陶药侯报知儿子避祸缘由,与夫人张氏忧闷不已,以后各处探听,全无音信。此时已是仲冬天气,一日对第二个儿子国琳道:“你哥哥久无音耗,未知生死若何?我与汝母,年近桑榆,所赖者惟汝兄弟二人。不意你哥哥无妄受殃,岂非家门不幸。我意欲叫你到北京陶亲家那里去,一者问候亲家,便可看你妹夫。二者即求亲家,在京中替你寻个门路,图些出身。三者一路上便可访问哥哥消息。只愁你年纪幼小,不晓得出路的光景,必得个亲友合伴而行,我方能放心。近日闻得府中全汝玉,选了江南芜湖钞关主事,差人到家迎接家眷上任。除非只做作贺,兼送他家小起程,备些礼物过去,即求其带一带你到芜湖。他们京中上下人甚多,再寻一人搭你到陶亲家那里去,岂非十全之美。”当下商议已定,就与夫人收拾些礼物,叫一个老苍头,送到全家,并求儿子附便的说话,不题。

    再说陶药侯在京候补,应得个参将之职,一时尚无缺空,还要守等日子。先与北京忠义前卫的指挥使陶飞九通了谱,把宗潜冒了籍贯,认了嫡亲侄儿,竟入了顺天府学。到得次年正月下旬,闻得邸报说,江西鄱阳湖内,巨寇赤眼郜长彪,甚是猖獗,几处官兵,莫敢抵敌。前任湖口参将赵有诚,率兵与战,竟为所败。当时朝议,拟将陶杞顶补此职,随即奉旨给付文■,勒限刻日离京,两月到任,清剿湖寇,量功升赏。陶公即面阙谢了恩,并别过一班同僚同年,挈了儿子宗潜,打点赴任。

    不题陶公得官之事,且说钞关主事全汝玉,到任之后,即差时缉牌,着了夜不收应捕人后,各处挨访。又仰芜湖县官,遍境寻缉,并无湛翌王下落。一日家眷到了,家人先报说:“双流县湛老爷二公子,附舟在此,要到京候陶老爷的。”全公道:“既如此,快请进署来。”湛辅廷便入内见了全公,行个子侄之礼,把湛公书送上看了。全公随问及湛公起居,辅廷谦谢。又对全公道:“必求老年伯俯推夙谊,俾小侄寻见家兄,同见得家严之面,则湛氏祖先,亦衔感无尽,岂独愚父子铭心刻骨而已。”全公道:“老侄有所不知令兄缘故。老夫前在京中,遭受舍亲陶药老嘱托,说在此地失散。到任以来,即仰县中并本衙衙役,各处访问。怎奈杳无下落。况药老已出京赴任江西,老侄此去,料必无益于事。不如且住在此间,等令亲家到来,问他消息,他一路南下,必为令兄留意。”辅廷道:“足感云谊,但怎好打搅老伯。”全公道:“通家世谊,老侄怎么说这种话。”自此,辅廷竟住在全公署中。不题。

    再说梅杏芳小姐,自那日渔船送到小庵,遇着贾龙等几个义人,嘱托了住持,在内避难之后,每日看了湛生紫燕诗,不觉长吁短叹,时时形之歌咏。一日,仲冬天气,大雪霏霏,又时景兴怀,咏雪诗两绝道:

    其一

    千山一夜老峨嵋,万树梅花冻玉玑。

    僵卧画楼吟未稳,凄情何处说相思。

    其二

    独抱寒衾卧画楼,袁安曾占旧风流。

    知音肯买山阴棹,纸帐梅花梦可酬。

    吟罢,遂呵冻录于飞霞笺上,仍与佛奴拥着火炉,细细道及前事,竟泪流不止,佛奴忙以言解劝。吃过夜膳,杏娘便凄凄切切的,勉强去睡。方才着枕,竟似梦非梦,见一金甲神人对他说道:“梅杏芳起来,听吾神分付。汝与湛国瑛,应有姻缘之分。他十五个月灾悔,今已过其半,待脱了欲阱之难,便同你姑夫陶杞,共建平贼之功。尚有数日虚惊,幸有吾神等相救,不致大害。后当骤居显职,汝为一品夫人。如今在此,身子珍重,切莫忧坏了。汝记着,吾当去也。”杏娘醒来,乃是一梦。到得天明,以梦中言语,细细说与佛奴知道。佛奴道:“前日那诗笺来得奇异,我说必是姻缘有分,鬼神所使。如今小姐果得此梦,梦神恐怕小姐忧烦意,先示天机。小姐如今亦该耐心,专等湛相公发迹,以为终身之托。”杏娘此时,默默无言,方信与湛生果有须夙缘。便题一绝云:

    分明记得梦中情,为我愁怀日已深。

    更把梦时情事忖,几番揣度恐非真。

    不说小姐庵中之事,且说陶公出京赴任。路经芜湖,先有塘报的报与户部全公知道,便差人来迎接。到得关上,陶公刚要上岸来拜,那全公的马,早已先到船边。陶公父子,迎到船中拜见。两下叙过寒温,茶罢,全公即邀陶公父子入署,陶公亦便回拜全公。那时二人并马,到得全公署中。叙礼过,全公便道及湛悦江第二公子亦在此间,随请出来见了陶公父子。陶公先问自己家中事体,辅廷道:“小侄出门以前,老伯母及舍妹,俱各平安。还有一事,容再细禀。”陶公要紧知其细,就坐近问道:“舍下还有什么事体?”辅廷即将狗低头打抢一节,从头至尾,说了一遍。陶公听了,恨声不绝。全公又向陶公说及:“到任以来,无时不挨访令亲湛大哥消息,怎奈音信杳然。”陶公作谢,须臾演戏留酒,宾主四人,极欢而饮。席半,陶公起身,全公同到自己书房中闲谈。陶公把桌上书卷翻看,内有一本小说,乃是邵十洲故事,名叫《玉楼春》,看到十洲在尼庵留迹一节,便触着念头,对全公道:“莫非湛翌王也做了这故事?”全公道:“小弟亦时常想及,但有何法到得那样去处搜寻?”陶公把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道:“小弟倒想得一策在此,但未知行得否?”全公问道:“有何计策?”陶公道:“除非如此如此,或者有几分意思。”全公道:“容即依计而行。老亲台须宽留两日,等此一有些着落,然后驰赴贵任未迟。”陶公又问及湖寇缘故,全公道:“那寇甚是猖獗,即敝地亦朝夕提防,恐他一苇飞来,为害不浅。亲台此去,计将安出?”陶公道:“小弟自揣庸才,正恐负朝廷付托至意。奉命以来,思得一二贤材,共图尽忠报国。奈一时未得其人,所以日夜焦思,寝食未遑。”全公道:“亲台还当效古人故事,出榜招募,庶几或遇贤能。”陶公点头道:“是。”全公再邀入席,宾主谈心,直饮到天明方散。

    陶公父子回船,全公不等开关,便坐了早堂,差役即取十数肩小轿伺候,叫自己家人妇女等,分付道:“着你们到各处尼庵中,要探取湛相公的消息。只说为公子保安,代夫人进香,便在那些庵中细细觅着。凡有门户墙壁可疑之处,便问他要看。你们须小心在意,不得有误。”又叫几名家丁,几个得力衙健领路,护卫家人妇女等,众人依计出了衙门。不道湛翌王此时,灾星该退,欲债该完,应过范道人一年之期。那些人恰是有谁引路的,一径先到不染庵来。尼姑们知得户部老爷差人进香,慌出山门迎接。一干人进得庵来,在大殿上拈了香,住持了空,便留家人妇女等后边茶点。他们受了主人之命,有事在心,那里顾什么口腹,便一个个东挨西缉,转弯抹角,众男人亦远远紧随,直到着后边一处。家人妇女等又要进去,那些尼姑便止住道:“这是贫尼等卧房,大娘们不必进去罢。”他们看见不容进去,愈加疑惑,便道:“就是师父的卧房,我们同是女眷家,进去玩玩料也不妨。”立定主意,竟用强打将进去,唬得那些尼姑,个个面色如土,你我遮遮掩掩,不意床下一双男鞋,不及收拾,早被众人看见,即拿住问道:“你们干得好事,这是那里来的好东西?”众尼支吾,家人妇女等那里听他。外边的男人,听得里边嚷闹,一拥而入。看见拿获男鞋,便把几个尼姑拴了,向内挨搜。到床背后,众人看来,似有壁衣的光景。打开看时,倒把众人一唬,端然一个男人在内。湛翌王此时,又惊又喜。喜的是自己有出头之日,惊的是不知这一起人那里来的。众人便问道:“你姓什么?几时来得这里,好好说与我们知道。”翌王把上项情由,细细告诉。那些人道:“如此说来,就是湛相公了。我们老爷,为了相公,费多少心机。如今好了,快请去相见老爷。”翌王不知就里,问道:“你家老爷是谁?众位莫不是取笑我么?”众人道:“怎敢,我们就是户部全老爷那里。老爷是相公至亲,昨日又有一位陶老爷来拜,现留在内衙玩哩。”翌王会意,便欢喜道:“原来如此。”众人要把众尼带了,一同去见全公。翌王道:“既承老爷的好意,救拔了我。然我在此间,并未受一些苦楚,那些尼姑,烦大叔们不必带去罢。等我见过你们老爷,替他说个方便,省得出乖露丑。大叔们的酬谢,都在我身上。”众人道:“湛相公分付,怎敢不依,只是太便宜了他。”就一齐放手。翌王又悄悄安慰了空道:“我见全公时,自然替你们说情,断不叫你们受累。”了空道:“如此极好,但相公方才许了众人东西,可带了几两银子去使费。”翌王道:“既有银子,就在这里送与他们。”了空便忙忙的取出一包碎银,约有三十多两。翌王接来,即时分与众人道:“有累你们,权为一茶之敬。”众人都欢喜不尽,便催促翌王起身。翌王别过了空众尼,自己悄悄杂在众人之中,进了衙门。全公一见,欢喜不胜,对陶公道:“果不出亲台所料。”便同药侯父子并其弟辅廷,一齐迎到后堂。翌王便各各拜谢过了。辅廷见了哥哥,相抱而哭道:“不意与哥哥在此相会,爹爹母亲好不思念。”翌王亦问知其来意。景节过来说道:“记得那日失散,岂意今日仍在这里相逢。”陶公道:“这俱出全亲台一片婆心,不然老侄怎能脱得个陷阱也。”翌王道声是,便重与全公作揖奉谢。又说道:“那些尼姑,还求老年伯发落。”全公道:“如今尼姑现在何处?可曾带来么?”翌王道:“不曾带来。小侄虽陷身于彼,原是命数该然,周年以来,并未受一些苦恼,小侄斗胆,还求老年伯方便。”全公便笑道:“既吾兄如此留情,老夫岂有不从之理。”便分付家人并衙役道:“湛相公不欲张扬庵内之事,你们在外,不许说长论短。倘有故违,查出重究。”众人多声喏而退。当下全公又备酒席,一则与湛翌王称贺,二则又与陶公乔梓谈心。当时有诗为证:

    骨肉萍逢意气真,清醑银烛话前因。

    今宵不染慈航渡,少却风流一个人。

    此时宾主共是五人入席,怜翌王心中挂着杏娘小姐。因辅廷与哥哥说明了梅小姐不知下落一段,故此愈添烦恼。全公见翌王嘿嘿纳闷,便说道:“老侄何故忧烦?即日有喜事到了。老夫晓得,老侄为了醒名花梅小姐,受此大累。闻得梅小姐椿萱俱失,即如陶亲台令爱一般,老夫意欲释从前之波累,谐百岁之良缘。一则全梅小姐终身,二则续老侄姻娅。只待药老平定湖寇,寻着了小姐,那时告假荣归,便为老侄执柯矣。”翌王逊谢道:“多蒙老年伯用心,小侄敢不从命。但愚弟兄二人,明日先要告别,归见老父母一面,再来奉候。犬马之报,尚容后图。”陶公接口道:“老夫赴任剿寇,朝夕正乏人商议军情。二位老侄,才兼文武,韬略素优,岂可遽弃老夫而去。虽亲翁亲母处,果然该早早安慰,只消老夫与老侄辈,共修一封书信,遣人驰报,未知二位台意如何?”翌王半晌道:“如此谨依老伯所谕便了。但侄辈庸愚,在老伯左右,亦恐无补于事。”景节忽然道:“几乎失记了,今日用人之际,那万安屯贾姓者,乃翌王兄所深知,若爹爹以义相招,他必解甲而来。”翌王道:“此人若来,癣疥小寇,何足惧哉。”陶公便问道:“那贾人有何本事?”翌王细细道:“他武艺高强,更有一腔义气。”陶公听了,便不胜之喜道:“既如此,明日打发人报到家中,回来便带一封书与他,教他先助我剿平湖寇,那时保奏朝廷,实授官职。”翌王道:“老伯急欲上任,一到时便要用人,那人必定早来为上,还是叫人先送书与他,然后到家,使其收拾停当,那时回来,恰好同他一齐起身。”陶公道:“所见良是。”竟连夜修书。翌王与景节,亦另具手扎,总函端整。

    到了次早,差人取付盘缠,分付说话,打发星飞前去不题。这早,全公又备早饭,与陶公等四人送行。陶公道:“小弟王事在身,赴任心忙,只得同湛氏二贤侄,暂别一时。倘得仗朝廷洪福,湖寇束手来归,则小弟叨荣多矣。”全公道:“亲台此去,自然旋唱凯音,恩赐指日可待。”门外急报:“湖口参府第三批接老爷的到了。”陶公即令其进来见过,问了些地方事务,湖寇消息,便发与批回去讫。一面收拾上船,大吹大擂,竟向江西进发。不题。要知破寇端的,俟看下回便见。

猜你喜欢
  序·临鹤山人
  第二十二回 淫荡公子精尽呜呼·苏庵主人
  第七十三回 红雯示梦托孤儿 洛珠婉言求幼女·西泠野樵
  第九回 不凑合难成吏舞 生奸谋易吓友听·澹园
  第六回 乞丐妇重配鸾俦·天然痴叟
  第七回 水小姐还愿祈母寿 王老妪索诗探才情·李修行
  第十二回 没奈何当场出丑·天花藏主人
  第二十六回误姻缘伤心成幻梦假道学雄辩到敦伦·李涵秋
  第八回 建奇功英雄特达 兴疑狱贞妇含冤·西冷散人
  第十五回 三奸设阱 五美潜踪·庾岭劳人
  第十七回 荡春心淫尼污三宝施妙计智女保千金·邹弢
  第四十一回 大观园荷露共烹茶 藕香榭采莲群赋景·嫏嬛山樵
  第九回 秦忠力战二佳人·
  第十九回 道路联姻奇作合·天花藏主人
  第一回乡愚好事竞拜雏儿艳魄多情下嫔泥婿·平襟亚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双合欢·青心才人

    《双合欢》清朝章回小说,又名《金云翘传》、《双奇梦》。全书4卷20回,署名青心才人编次,成书于顺治、康熙年间。传本在中国近年才发现。国外日本有内閤文库藏本。作品主人公王

  • 枕上春·不题撰人

    《枕上春》,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嘉靖年间,江南镇府城内,有一富家,专营药材,家业颇丰,此人姓李名寿辰,年已三十五岁,娶妻木氏,业已三岁,生得一子,年方十七岁,名唤李祝

  • 鸳鸯阵·古棠天放道人

    《鸳鸯阵》,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古棠天放道人著。苟非天作之合,纵使男欢女爱,意密情坚,才貌门楣,各投所好,或千方百计,挥金购求,甚有父母之命即专,媒灼之言更合,欢欢喜喜,道是百年姻眷

  • 浓情秘史·不题撰人

    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一回,不题撰人。序曰:常观氵㸒词渎书,多描写氵㸒情,不归于正史,观之者易入于邪思。惟《浓情秘史》一书,情词雅致,趣味弥长,令人观之不厌,亦且终归劝善改过,久有益

  • 隔帘花影·丁耀亢

    《金瓶梅》续书的一种,它是丁耀亢《续金瓶梅》因时忌和诲淫遭禁毁后的另一种续书,约刊行于清康熙年间。小说为避免丁氏《续金瓶梅》的命运,对原书人物及情节,尤其是《续金瓶梅》中的大量有关时政的事迹作了改动,以因果轮回

  • 云仙笑·天花藏主人

    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云仙啸》。题“天花主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论者或认为即天花才子、天花藏主人、徐震,或认为是张匀,皆无确证。今仅存一清初写刻本,藏

  • 露春红·苏庵主人

    明清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六回,苏庵主人撰。话说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经历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至徽宗道君皇帝,专务游乐,不理朝政人事。以致万民嗟怨,金虏乘之

  • 枕中秘·吴贻先

    《枕中秘》作者吴贻先,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仁宗嘉庆中前后在世。著有《风月鉴》十六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书言古来圣贤学问生而知之者,固不待言;其次亦莫非由阅历

  • 三续金瓶梅·讷音居士

    本书以西门庆死去七年后,经普静禅师幻化还阳为引,描述了西门庆的家居生活和官场经历。西门庆继续发挥经商才干,重开绸缎铺,同时刻意钻营,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他不满足于一妻五妾,四处猎艳,凡看中的女性无不染指;小说还写到西门孝

  • 花荫露·临川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九回,清临川山人撰。话说历代君王俱知守成艰难,遂挖空心思欲网尽天下人才为他所用,故开科试以揽英才,另设举荐一途,后称“举孝廉郎”。一

  • 红楼春梦·佚名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

  • 巫山艳史·

    清代白话世情小说。 又名《意中情》,四卷十六回。不著撰人。啸花轩刊本无序跋。其它尚有乾嘉间刻本,未见。啸花轩为清初书坊,可知其为清初之作品。顾名思义,小说主要是写男女之间的淫荡行为,类似《桃花影》,是一部淫秽之作

  • 素娥篇·邺华生

    白话小说。明邺华生著。作者无 考。书成于万历年间。据唐传奇《甘泽谣》之 《素娥篇》敷衍而成。叙武则天之侄武三思与侍 女素娥的故事。着重演述房中术所谓四十三 式,每式有

  • 美妇人·不题撰人

    民国艳情通俗小说,共五回,不题撰人。书叙从前有个少年,姓令狐,名韩樾。家里虽然是做生意的,长得却是眉清目秀,平时也有学人吟诗作词,对弹琴更是有一手。这天他到了京城来游玩,骑着一

  • 金屋梦·梦笔生

    本书乃《金瓶梅》续书之一,继西门庆家族破败后,金兵南下,世事沧桑,人事巨变,只有人性之恶根不断,人心之贪淫不绝。然善恶总有相报,为恶者必无善终,这便是《金屋梦》之主旨。真可谓写透世态炎凉,尽展人心叵测,于悲观的生存态度中

  • 桃花庵·佚名

    又名《卖衣收子》、《齿痕记》、《过街楼》、《站门楼》、《明伦堂》。言苏州双竹巷富家子张才赴虎丘山玩会,遇道姑陈妙善,二人眉目传情。妙善题诗赠扇,张至庵中匿居数日,暴病身亡。后妙善生子,留诗张才遗物衣襟之内,包裹婴

  • 僧尼孽海·佚名

    明代短篇小说集。作者不详。三十六则。成书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每则演一至五个故事,共五十五个故事,篇幅长短不齐,有文言,亦有白话。内容比较集中,均属描述和尚奸淫民女及尼姑不守佛戒的故事。

  • 花影隔帘录·

    清代文白相间中篇艳情小说。一名《抱影隔帘录》,又名《花影隔帘》。四部。分题“钱塘韩景致瑜楼撰”、“钱塘陈戏春翁阅”、“钱塘王隆愁痴人补阅”、“钱塘魏素珠吹箫媪订阅&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