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05回 袒腹客香闺兆梦 琐尾人粉壁题情

作者: 枫江伴云友

    诗曰:

    石台蕉影静玲玲,偶到东篱话醉醒。

    藜附老藤堪作杖,槿图刺棘渐成屏。

    寒花霜后容多白,骚客贫余眼倍青。

    何处秋声今最好,杵砧月下漫丁丁。

    却说白眉仙将马系于门内,同老憎直进方丈,叙礼坐下。老僧问道:“敢问相公尊姓大名,贵邦何处?”

    眉仙道:“小生姓白名引,号眉仙,青州乐安县人。”

    老僧道:“何投宿之晚?”

    眉仙道:“小生老父曾为御史,因谏行新法,朝廷拿归,不知为甚,在狱不见,又来拿小生。我只得出奔,又不识路径,任马所行,故来到上刹,已临晚矣,意欲借榻一宵。”便问道:“请问老师法号,法腊几何?有几位高徒?”

    老僧道:“贫僧号空如,浮生五十二岁。前有两个小徒,一个还俗,一个早丧。今只得又收一个,名了缘,年将二十,尚未落发,与贫僧只师徒二人。”遂命一道人:“唤小师父来相见。”又命道人:“带马进来,歇于廊下。”

    少顷,了缘进来相见。眉仙视那了缘,年纪只好二十上下,貌颇美,只是两眼带杀气,不像个正气人。叙了几句闲话,空如命他到厨下,分付道人备夜饭去。又问眉仙道:“相公方进门时,为何道‘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句?又说‘不意二语应于此地’,此意为何?”

    眉仙道:“小生昔年因踏雪之兴,同友人去看梅。不意于梅林中遇一骑牛老人,自称黄犊客,是从陈搏入山修养的。我即拜求指点。他说我非仙人,无所指点,只以数句诗赋告我,又赠我此珊瑚鞭子,说日后自有用处。不意策马而来,到了上刹,二句诗恍然在目,已应验于此,故不觉出之于言耳。”

    空如点首道:“如此说,老人必仙无疑。但相公如今要往何处去?”

    眉仙道:“小生不识路径,无所定旨,此处尚不知是何地方。”

    空如道:“这里是杭州新城县,小庵离此止数里。”

    眉仙道:“原说杭州富饶之地,果然一路所见,比别处不同。”

    空如道:“相公既无定旨,无所适从,小庵颇幽僻,空房又有在此,相公不如权住于此。”

    眉仙道:“若得老师如此相顾,小生忻幸无地,只是巨德何报?”

    晚膳过,空如又命道人以草料喂马,遂拣殿后一间洁净空房,与眉仙为离室。眉仙遂下榻于中。

    明日早膳过,空如命了缘陪眉仙四下闲玩。走出殿前,只见廊下那匹马四足卷敛,横于地下。眉仙近前看时,已是僵死。眉仙失惊道:“我一路亏了这马,今日骤死,亦党可怜。”空如同了缘嗟叹不已,命道人将马藁葬于后园空地上。眉仙见马已死了,仙语又应于此,遂决意留寓。取出白金二十两,送与老僧。老僧坚却不受。眉仙道:“些须薄敬,算不得甚礼数,老师若不收,小生反不好寓于此。”空如只得收下,从此把眉仙倍加敬礼。

    一日,眉仙与了缘闲谈,问了缘俗家何处。了缘道:“吾父是应天府人,织机为业,只生得我一人,因有一老僧相我有水厄,若送我出家,可免此难。我父听了,彼时空如师父在承法寺出家,我父就令我拜他为徒弟。原说长成了要还俗的。前年同师父到此沐云庵,那时庵中无主,进同我住于此,故此我尚未披剃。”眉仙道:“原来有此缘故。”二人又讲些文义,论些诗词。了缘道:“诗意我亦颇晓得,但不甚精。相公佳作,尚未请教。今日尽暇,又此清秋天气,可一咏以赐教。”眉仙说到此际诗兴勃发,了缘磨起墨来,眉仙遂作《秋光十咏》。

    其一:

    一岁秋光好,秋光到短篱。

    南山移座处,樽酒抗歌时。

    木槿荣枯干,黄花傲瘦枝。

    草烟多历乱,蟋蟀出声迟。

    其二:

    一岁秋光好,秋光到小庭。

    石台堆橘缘,露井落梧青。

    凤尾抽新箨,鸡冠伴老形。

    海棠微醉雨,漫傍薛梦醒。

    其三:

    一岁秋光好,秋光到远山。

    雁过云影薄,木落涧声潺。

    柿实供猿啸,枫丹趁鹤闲。

    拟乘探桂兴,试为一登攀。

    其四:

    一岁秋光好,秋光到小池。

    荷残衣丰卸,蓉老露仍滋。

    香采菱花得,情欢鲈脸期。

    粼粼欹水石,蘋蓼漫相思。

    其五:

    一岁秋光好,秋光到竹林。

    枕屏梦蝶少,团扇逐蝇忙。

    瑟瑟衾感冷,沄沄月色凉。

    漫嫌邻笛苦,砧杆更锵锵。

    其六:

    一岁秋光好,秋光到小斋。

    茱萸方采实,葵藿自甘怀。

    野密倾空石,香橙落满阶。

    谢槐黄色雨,常是泥芒鞋。

    其七:

    一岁秋光好,秋光到客居。

    草枯难秣马,水涸阻书鱼。

    茄曲悲风动,筚美乡思余。

    愁城戒莫入,酒国且停车。

    其八:

    一岁秋光好,秋光到小园。

    香堆肥巨枣,忧扫种多萱。

    篱落青瓜熟,林坳红叶翻。

    豆花蛩雨急,蚁渡出颓垣。

    其九:

    一岁秋光好,秋光到野田。

    黄鸡时啄黍,白屋晓炊烟。

    社鼓蛙声度,萤灯畬火连。

    酿成夸上苦,(扌弃)却醉丰年。

    其十:

    一岁秋光好,秋光到梵宫。

    黄柑呈露果,贝叶译松风。

    幽竹通清磬,凉蝉度瞑钟。

    经霜芦已折,堪作渡江蓬。

    吟毕,了缘大惊叹服道:“相公这样大才,世不多见,真斯世之独步也。”

    眉仙谦让,遂问杭城诗词何人最著名。了缘道:“有一个魏相公,名五号非瑕。此人少年豪杰,最喜结交,但诗才也不及白相公。只有一个女才子,乃本县金侍郎之女,名唤凤娘,年方十七岁。少时曾寄名于本庵玄帝,故每年三月初三,玄帝生辰,必来进香。又有一侍婢,不知甚名,亦容貌玉妍,同小姐吟诗作赋。杭城算他是女才子。”眉仙听了,点头唯唯称奇。

    且说那金凤娘,乃度支侍郎后建州安置的金用武之长女。夫人胡氏先生凤娘,犹如掌上之珍。那胡夫人原通文墨,自己训导凤娘。那凤娘天生颖悟,十岁上就会吟诗,长成得天姿国色。胡夫人又生一子,小字鹤郎,此时方六岁。那侍婢名唤霞萧,长凤娘一岁,亦诗词电掣,艳冶风流,与凤娘相得,犹如姊妹一般。那凤娘又幽闭贞静,举动必禀胡夫人。

    一日霞萧对凤娘道:“小姐,后园池中荷花盛开,可去一游。”凤娘遂禀知夫人,然后同霞萧来园中游玩。霞萧手执纨扇,来到池边。凤娘对霞萧道:“你看池中荷花,红白二种,红的色如霞,白的色如雪。”又见数对鸳鸯交颈睡于池中石上。霞萧道:“小姐你看鸳鸯成对,犹如我与小姐:坐则同坐,起则并行。”凤娘道:“痴子,只说交颈鸳鸯好像我二人,不知交颈中更有不同者。”

    此时五月上旬,虽非甚暑,亦觉微热。凤娘赏玩一番,遂于蕉阴深处太湖石上坐着,对霞萧道:“我有些口燥,你且把纨扇与我,你去拿壶茶来。”霞萧去了。凤娘于石上觉得困倦,打一呵欠,只见园门中走进一老人,骑于黄犊之上。后随一美少年,手拿着珊瑚鞭。渐近看时,那少年两条白眉毛。老人道:“小姐后日,丝萝附乔木,即此人也。”回顾少年道:“可将这鞭赠与小姐。”那少年走近前来,将鞭授与小姐。凤娘一惊醒来,乃是一梦。

    凤娘道:“方才与霞萧讲话,怎么就睡了去?又记得老人之言?”正沉吟间,霞萧捧茶至,问道:“小姐你说些什么?”

    凤娘把梦中之事直告。霞萧道:“天赐良姻,后必有验。”凤娘吃了茶,又闲玩一番而回。霞萧将前梦细述与胡夫人。夫人亦觉骇异。盖凤娘才貌双全,又有德行,年将及笄,缘何无人求婚?大凡世人眼孔浅,见金公得罪朝廷,贬逐在外,又见金家产业淡薄,故此凤娘有此才貌,无人连姻。也是天缘,该与白生为夫妇的。

    且说眉仙在牧云庵中,日逐吟诗作赋,不觉过了月余,已是初冬天气,一日,了缘进来,与眉仙闲谈,问道:“相公两日又必有佳作?”眉仙道:“昨日因立冬,偶赋得一篇五言古风。”了缘索看。因不曾录出,眉仙将本稿呈看。了缘见诗集面上写着“珊鞭集”三字,了缘问道:“诗集何取此名?”

    眉仙指床头锦囊藏着的珊瑚鞭子道:“此仙师所赠,不敢忘之,故以名集。”并说一路藉此鞭之力。了缘点头道:“原来有此缘故。”遂揭开诗集看时,诗赋甚多,不能尽阅,只看《初冬五言古风》道:

    冽冽朔风吹,寒气透窗锁。

    枫尽觉林空,黄菊状残朵。

    朝来增薄绵,渐爱拥炉火。

    槽中取白醪,黄齑亦口可。

    座因待客来,杯饰虚留左。

    醉乡天地宽,白眼忘尔我。

    舞剑开双眉,愁神驱必果。

    掀髯啸一声,浩气都包裹。

    长吟正月篇,茕独频哀哿。

    君不见车勤卒岁农,手足俱李跛。

    急输租税呼,珠粒无遗颗。

    糠粃带夜舂,破衲任裎裸。

    荷锄战栗归,门启芦廉□。

    犹然相告欢,陇头麦婀娜。

    萧萧苑橱荒,窄途多坎坷。

    饥雀夺祭余,昏鸦噪城垛。

    庸庸斯世人,贤奸欲测叵。

    吾道生一阳,葭灰动方妥。

    看毕,了缘道:“这样妙诗,不写来粘贴,枉自埋没了。”遂去取素笺一幅,求眉仙写出。眉仙再三不肯。勉强只得写了。了缘犹如珍宝一般,拿去粘于客堂中粉壁上。

    一日,城中有一个少年诗侠,同着几个朋友来庵中闲玩。空如迎坐于客堂中。献茶罢,那少年见了壁上的诗,立起身看了又看,问空如道:“这诗是寓客做的么?”

    空如道:“正是一个寓客做的。”

    少年又问道:“如今可在么?”

    空如道:“方才出外闲步去了。”

    那少年依回不去,只管看壁上的诗。只见眉仙翩翩而至。空如道:“白相公来了。”那少年见诗后写着白眉仙名号,听见空如说了,就晓得是眉仙,忙对着眉仙施礼。眉仙亦忙答礼,并不知那少年是何人。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十回 长安捷报状元郎 金陵锦衣归故里·吴敬所
  第八回 良友强为拉分 奸人遂致成仇·佩蘅子
  第六回 娄潜斋正论劝友 谭介轩要言叮妻·李海观
  第十出 拥炉·孟称舜
  第七十八回 一局诗谜衙容骚客集 三椽老屋酒藉古人传·张恨水
  第二十回 浴盆里公子破处红·苏庵主人
  第二十回 痴绛珠感情洒旧泪 莽紫鹃认物发嗔言·归锄子
  第七回 行酒令名园联雅集  调笑语绮席会群花·梦花馆主
  第十五回 锦衣归顽枢劣栋 脱凡居雪凤花鸾·松云氏
  第十一回 平儿连与两侄为媒 黛玉公向元妃祝寿·嫏嬛山樵
  第 二 回 花间遇佳人牵情投宿 酒中闻大盗弄法驱凶·花溪逸士
  第一段 骖凤翥仙侣临凡 诣龙湫神僧飞锡·李春荣
  第十四回 舞终人不见·张恨水
  第十四回 余侍郎封章荐士 宁主政应诏陈言·旅生
  第八回 余娘献身欢会驴鞭·临川山人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巫山蓝桥·不题撰人

    《巫山蓝桥》,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十六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弘治年间,松江府华亭县八团内沙地方,有一花姓人家,家主名唤花成春,娶妻保氏,皆三十有馀,因常做药材生意,故家道殷实,生得一

  • 别有香·桃源醉花主人

    《别有香》(明)桃源醉花主人编,明代白话短篇(拟话本)艳情小说集。此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世德先生所珍藏之孤本。刘藏本残阙,存3册,编者无考。此书可能刻于天启、崇祯

  • 寐春卷·竹宅山人

    《寐春卷》,明清艳情小说,共十五回,竹宅山人撰。话说北宋末年江南水乡镇江城之一段风月趣事。时值北蛮强悍,时局动荡难安,那镇江城却仍是繁华一片,皆因南北远隔,蛮夷骚扰不及,故而不

  • 碧玉楼·竹溪修正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小说,十八回。题“竹溪修正山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今存积善堂刊本。似出嘉庆间。后来的排印本名《帏中采》。书叙河南清城富户王百顺,娶妻张碧莲。百顺未能遂碧莲之欲,为吴能怂勇,出外求方

  • 金屋梦·梦笔生

    本书乃《金瓶梅》续书之一,继西门庆家族破败后,金兵南下,世事沧桑,人事巨变,只有人性之恶根不断,人心之贪淫不绝。然善恶总有相报,为恶者必无善终,这便是《金屋梦》之主旨。真可谓写透世态炎凉,尽展人心叵测,于悲观的生存态度中

  • 桃花庵·佚名

    又名《卖衣收子》、《齿痕记》、《过街楼》、《站门楼》、《明伦堂》。言苏州双竹巷富家子张才赴虎丘山玩会,遇道姑陈妙善,二人眉目传情。妙善题诗赠扇,张至庵中匿居数日,暴病身亡。后妙善生子,留诗张才遗物衣襟之内,包裹婴

  • 贪欣误·罗浮散客

    这是一部明代短篇小说集,共六回,约五万字。每回演述一个故事。此书对了解明代市井生活有认只价值。[1] 相较于“三言”、“二拍”本书的文人化倾向更强。

  • 国色天香·吴敬所

    《国色天香》以"乌将军"、"毛洞主"等最具勾构瓦肆特色的语言,专写市俗男女之事,是一部宣泄性、娱乐性很强的艳情小说。女主角或为思春少妇,待字闺秀,或为大家之婢,皆风情万种,可欲

  • 警世阴阳梦·长安道人国清

    小说写明熹宗时的司礼太监魏忠贤擅权专朝,祸国殃民及死后遭到报应的故事。1至8卷为阳梦,叙述魏忠贤入京充役,青楼嫖赌,后患疡发疮,自阉入宫,专断国政,诬陷忠良,崇祯即位后被发往凤阳,半路自缢而死;9至10卷为阴梦,写魏忠贤死后戮

  • 三续金瓶梅·讷音居士

    本书以西门庆死去七年后,经普静禅师幻化还阳为引,描述了西门庆的家居生活和官场经历。西门庆继续发挥经商才干,重开绸缎铺,同时刻意钻营,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他不满足于一妻五妾,四处猎艳,凡看中的女性无不染指;小说还写到西门孝

  • 桃花影·烟水散人

    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烟水散人撰。书叙明朝成化年间,松江府华亭县有一旧家子弟名魏容,表字玉卿,年方十七,生得面白唇红,神清骨秀,又有满腹文才,然一心娶美女为妻,故未曾婚配

  • 春闺秘史·不题撰人

    春闺秘史,清代中篇艳情通俗小说,不题撰人,凡十回。 却说清末民初年间,姑苏城内,出了一位风流才子,这人姓周名碧卿,是个世家子弟、家境也还丰裕,上无父母,下无兄弟,一手持家,好不一自一

  •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著,清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九回。 话说乾隆年间、苏州吴江县有一员外,姓褚名贵宇,字强生。他靠祖 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在县中属大富人家,人称褚财

  • 情变·吴趼人

    清代爱情小说。八回。未完。署,趼人,即吴沃尧撰。第九、十回存目。卷首楔子列出全书回目。宣统二年(1910)《上海舆论时事报》连续刊载写至第八回的一半作者去世。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抄·小说二卷》(1960 中华

  • 换夫妻·云游道人

    此书又称《颠倒姻缘》、《谐佳丽》,冰雪轩藏板。云游道人生平无考。此本为现存孤刊本,齐如山原藏,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此书故事取自《欢喜冤家》一回半。 《欢喜冤家》第十三回《两房妻暗中双错认》、

  • 欢喜缘·寄侬

    欢喜缘,明清中篇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寄侬撰。话说南朝齐梁时代,姑苏为鱼米之乡。在枫桥左近有一渔户,姓张名通,娶妻赵氏,老而无子,只生一女,名叫可儿,生得秀媚无比。这一年可儿长到

  • 银瓶梅·佚名

    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

  • 枕上春·不题撰人

    《枕上春》,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嘉靖年间,江南镇府城内,有一富家,专营药材,家业颇丰,此人姓李名寿辰,年已三十五岁,娶妻木氏,业已三岁,生得一子,年方十七岁,名唤李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