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回 酬凤钗五凤齐鸣

作者: 嗤嗤道人

    诗曰:

    一番离别一番逢,转眼当年似梦中。

    终是金钗作巧合,大家齐谢凤头翁。

    再说琪生修起本章,将陷车囚了贼首,着兵防护,先解进京。又着红须与铁头至常州宅内报信,然后带领婉如下船。飞英领着家眷,另备一船,也同起身。一路逄府逢县,官员远接送礼请酒,起夫马,备供应,热闹不过。一月已到常州,飞英自泊船码头。琪生却坐着献轿八抬八撮,前呼后拥,来到宅中。拜见父母与邹公。雪娥小姐领着素梅、轻烟、绛玉也相见过。又有韩氏与陈氏,也过来拜见。琪生就着人打轿,将婉如小姐接至。婉如先拜见公婆与邹公,又与众人相见。绛玉见了小姐,喜从天降,二人互相流泪。绛玉要行婢子礼,婉如垂泪不肯,也以平礼相见。婉如又向陈氏洒了几点眼泪。次日飞英也上来拜祝公与邹公,留住饮酒自不必说。

    琪生遂择吉日,将韩氏配了红须,又将陈氏与铁头成亲。各有妆奁奉赠。韩氏错赐,处防贤德。陈氏邪荡,有失贞节。这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天理当然耳。

    祝公与和氏夫人商议道:“孩儿、媳妇,年俱长大。不若拣个黄道吉日与他成了亲,一同进京岂不更妙。”老夫人甚喜。择了吉期,就央红须为雪娥小姐之媒,却有邹公主婚。央铁头为婉如小姐之媒,就是飞英与陈氏主婚。琪生与两位新人成其花烛。次日,又是邹公、飞英二人替素梅、轻烟、绛玉三人为媒,立为侧室。素梅、轻烟,却是铁头与陈氏主婚。绛玉却是红须与韩氏主婚。这两日,连郑飞英家眷也接上来,大吹大擂,好不兴头,好不风骚。只便宜了一个琪生。你想他这两夜的光景是怎么个模样?第一夜词寄:

    翠被翻红,桃浪叠卷,内外夹攻上下向曾得歇。左右受敌,彼此真是难支。一个雨汗淋漓,顾首不能顾尾,两个娇声婉转,且战而又且却,数载相思,今日方了,连摘二枝,其乐如何。第二夜词寄:

    齐搂三个新人,各出四般旧物。三面受围,一将难敌。彼往此来,左冲右突。汗浸浸,个个争先勇猛。声喘喘,人人循序攻求。既渴吾力,欲罢不能。三战三北,其余不足观也已。 琪生连日新婚,乐而忘返。那些远近官员,登门拜贺,连络不绝,门口竟拥挤不开,不消细说。一日,婉如小姐将出风钗,对琪生笑道:“她真你我之媒。如今该酬谢她了。”琪生就笑问雪娥小姐道:“这凤钗,原是你的。哪知竟与我做了两次冰人。先聘你,后聘平夫人。”又笑指素梅三人道:“且搭上这三位星君,其功甚大。当封它个什么官职?”五位大小夫人齐笑。

    雪娥也取出琪生旧日所题汗中诗句还他。琪生看了,忽想起庙中之诗。对她五人道:“你我六人,俱遭一番磨难,却俱在关帝庙题诗。今日复入完聚,岂非神圣之力?还皆齐去拜谢才是。”轻烟接口道:“果然神圣显应。妾与婆婆,当时进退无门,欲寻死路。求得一签,妾还记得是第十三签。诗上道:“彼来此去两相遗,咫尺风波泪满襟。休道无缘乡梦永,心苗直待锦衣归,恰好我婆婆同冯义士要往吕城,才出得门,你就到庙中。这是头一句也应。我与婆婆出脚门时,就遇着那无赖公子窘辱。第二句又应。直待你如今做官,方得相逢,又应了后两句。这签句句应验,岂不是关帝感应?”琪生道:“若说起求签,我向日在家中,也于关帝庙求一签。诗道:‘劝君莫坐钓鱼矶,直比生涯信不非。从此头头声价好,归来方看挂添肥。’神圣叫我莫坐家里,快些进京,果然进京就中。两次出差,却遇着爹娘与你五人,岂不句句也应?”绛玉也道:“我那日同韩大娘还愿,自心暗祝神前说‘若与你有重逢之日,神帐飘起三次,后祝完,神帐果然连飘三次。今日果聚一次,岂不也应验了。’ 众人惊异,齐道:“既如此,不可不去拜谢,就是明日去罢。”琪生又道:“金凤钗是你我撮合老人,不可亵它,明日何不备香灼纸马,大家送它到关帝庙中供奉,便他日受香烟,千年不朽,以报它作媒大恩。”数人欢然,次日果备了许多牲礼,一二十乘大轿,三四十乘小轿,一齐俱到码头上关帝庙中,众和尚出门跪接。琪生领着许多人进庙拈香,取金凤钗将拜匣盛好,双手捧着,供在香案之上,大家拜它两拜,吩咐和尚好生看守。后来这金凤钗竟做了山门传世之宝,如今尚在。雪娥小姐道:“我当初画的那一幅观音大士,不知可还在家么?”琪生道:“向日我与岳父在家看见,还见好好地挂在房中,可惜不曾差人请来今日一齐供奉,我与望空拜谢罢。”遂同向空中拜了四拜起来。祝公与邹公、飞英、红须、冯铁头、一班男人,都到两廊游玩,和氏老夫人陪着飞英家眷并韩氏、陈氏一班女客,在后殿随。喜琪生却携了雪娥小姐、婉如小姐与素梅、轻烟、绛玉五位美人到前殿来看旧日诗句,俱是红纱罩好,墙上半点灰尘也没有,比不得旧时那样零落。这些和尚都说是巡抚老爷与众位夫人之笔,遂将墙上搌得干净净,用数丈大红好纱粘成方架,将诗句罩好。琪生与众位夫人将纱架揭起,见诗句宛然,字迹仍旧。琪生与五位夫人齐念了一遍道:

    觅尽天涯何处着,梵梵姑媳向谁啼。

    若还欲问题诗女。便是当初花底迷。

    定海邹氏轻烟题

    不记当年月下事,缘何轻易向人啼。

    若能萍蒂逢卿口,可许萧郎续旧迷。

    又和一绝:

    孤身浪迹倍凄淇,恐滞萧墙不敢啼。

    肠断断肠空有泪,教人终日被愁迷。

    定海琪生和题

    迢迢长路弓鞋绽,妾为郎君整日啼。

    手花丹青面目改,前行人恐路途迷。

    定海邹氏素梅和题

    一入侯门深似海,逢宵挨尽五更啼。

    知君已有知心伴,恐负柴门烟雾迷。

    定海平氏绛玉和笔

    身在东吴心在越,满天霜雪听鸟啼。

    近来消瘦君知否,始悔当初执着迷。

    定海平氏婉如步和

    父逐飘蓬子浪迹,班衣翻做楚猿啼。

    柔肠满泣相思泪,只为情痴妾自迷。

    定海邹氏雪娥泣和

    六人各看了一遍,琪生复又重新再看,向轻烟道:“我那时详你诗意,只疑你另适他人,哪知为我老母致你吃苦。”看素梅诗道:“彼时却不知你改妆卖画,直到定海家里,遇着老苍头告诉,方才知道。”看绛玉之句,道:“那时只道你卖与人家,终身难见,岂知你诗中之藏,苦志待我。”又看婉如小姐诗,道:“那时我只道你身入龙宫,倒我永抱思弦之惨,长怀青家之悲,怎知你死里求生,依旧重圆,这快活从哪里说起。”看到雪娥小姐诗,道:“闻你被劫,已道珠沉玉碎,及看诗之首句,也只道是为你父亲自感,哪知却为我老父受那般苦恼。今日喜得个个相逢,人人遂愿,又皆为我立赞,岂非乐事?”又道:“我当初奇遇是逢浴佛会诗起,次后就因题观音赞的一个机会,遂先与你三人订的,落后□枣核钉生妒,就起衅端,倒与平卿二人巧会,总是福缘相俗,五凤齐鸣,明日又该去拜谢佛会诗。”众美人又笑做一堆。琪生道:“我心中甚是快畅,待我再和壁间原韵一首,见得你我团圆诗也该题满。”遂唤人取笔墨过琪,和道:

    金屋深藏春意足,携手花下凤鸾啼。

    从兹共作长衾乐,只恐情深春又迷。

    定海祝琪生携五美人重题

    琪生题毕,众美人个个看了,大赞。相视面笑,琪生又道:“你五人何不再各和一首玩耍。”五人齐道:“各做没趣,不若共联一首何如?”琪生道:“更妙,就以你我各人之事为题,我先吟起。”联道:

    旧诗令作新人语,愁句翻成笑眼看。 琪生

    回忆凤钗疑有儿。 雪娥

    迳对冰瑟岂无端。 婉如

    谈心还及花前事。 素梅

    携手犹思月底欢。 绛玉。

    珍惜韶华莫浪过。 轻烟

    须知当日刻时难。 琪生

    琪生妻妾六人联完各看一遍,欢然大笑。大家玩了一会,祝公诸人早已进来,飞英问琪生道:“你们写的什么东西,可好与我看么?”琪生笑道:“是联的一首律诗,虽系肶昵之词,然看亦不妨。”就随手递与飞英。飞英接过一看,赞不绝口:“不知诸夫人俱蓄妙才,盟兄占尽人间闺中情秀,真世间大福人也。若非如此,佳人也不能配盟兄;若非盟兄也不能配这几位佳人。”又笑道:“那时盟兄窃玉怜香之况料然可观得紧。”琪生大笑,祝公与众人也拿去细看,大家赏鉴,当下尽一日之欢,至晚方回。

    次日,就收拾起程,各人登舟。琪生是四只大座船,小船不计其数。飞英也是一只座船,四只小船,一同到临清起岸。马轿、暖轿、牲口、车子,一路风风显显,直到北京。琪生面过圣上,就保奏红须和铁头大功。此时红须改名焦廷爵,铁头改名冯杰,圣上就升琪生为都察院都御史,授焦廷爵为五军都督府同知;后来又做到三边总制善终。授冯杰为留守司,后来也做到大都督,屡建高功。又将贼首乃雄枭首示众。焦冯二人各领家眷别琪生赴任。琪生又将南雄知府郑伟守城有功,臣节可嘉,圣上也升他做了按察司副使,亦别琪生到任去了。琪生又上本,复了自己姓氏,也匆匆到任。祝公年老不愿做官,只与邹公闲酣山水之乐。这琪生日日完了衙门事体,就与五位大小夫人又下棋弹琴,联诗画画,无所不乐。不上二年,五位夫人各生一子,更是锦上添花。后来,祝公与老夫人又过十数年方才相继归世,琪生请谥封为吏部尚书,谥忠肃公,母为一品洛郡夫人。邹公亦相继而亡。琪生与雪娥亦尽殡葬之礼,待三年服满之后,正要上京做官,忽然想起在关帝庙写疏头的时节,得到此地位,富贵已极。便与五夫人商量不去补官,安心林下,除课子成名之外,一味以山水诗酒为乐,寿至八十一岁。儿五子齐登科甲,与好友飞英并焦冯二姓,世世联姻,人人称羡,在下知之最真,故有此一段婆话奉闻。

猜你喜欢
  第十一回 昧理谋奸身受辱·
  第十三回 飘渺无定娇红软·春江隐士
  第一回 梦觉渡头雨村遇旧 缘申石上士隐授书·
  第卅五回 寂寞柳边舟传言绝客 徘徊门外月闻药投亲·张恨水
  第三十二回 展菊屏芳筵招姊妹 降木筏雅咏接仙凡·
  第五回 谄协小人承衣钵为衣食计 膏粱公子仗富势觅富贵交·曹去晶
  第五十六回 呈妙计巧合师生·陈端生
  第四十六回 王活嘴审供掌嘴 包大人问案救人·
  第十四回 花好月圆怜卿怜我 云痴雨暗宜喜宜嗔·钟心青
  第二十回潘卿一度一愁梅生三战亡一败·风月轩入玄子
  第七回 遭贪酷屈打成招·嗤嗤道人
  卷五争占类 袁大尹判争子牛·余象斗
  第五十七回 鸳鸯帐新妇听经 锦屏姐送夫赠衲·丁耀亢
  第二回 九里松吴郎刮目 十锦塘荡子留心·李修行
  第十六回 居少卿央媒纳聘牵羊担酒 来天官恰逢圭婿掇上青云·天花藏主人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品花宝鉴·陈森

    《品花宝鉴》是我国第一部以优怜为主人公来反映梨园生活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共六十回,产生于清代道光年间。它的作者是江苏常州人陈森。小说以贵公子梅子玉和名伶杜琴言、书生田春航和名伶苏蕙芳同性相恋的故事为中心

  • 警世阴阳梦·长安道人国清

    小说写明熹宗时的司礼太监魏忠贤擅权专朝,祸国殃民及死后遭到报应的故事。1至8卷为阳梦,叙述魏忠贤入京充役,青楼嫖赌,后患疡发疮,自阉入宫,专断国政,诬陷忠良,崇祯即位后被发往凤阳,半路自缢而死;9至10卷为阴梦,写魏忠贤死后戮

  • 僧尼孽海·佚名

    明代短篇小说集。作者不详。三十六则。成书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每则演一至五个故事,共五十五个故事,篇幅长短不齐,有文言,亦有白话。内容比较集中,均属描述和尚奸淫民女及尼姑不守佛戒的故事。

  • 玉闺红·东鲁落落平生

    玉闺红,东鲁落落平生撰,明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六卷三十回。最早由金陵文润山房刻梓,此版失传,未见。现只残存序、 第一、二卷 共十回及第三、四卷目录。叙明代天启年间,魏忠贤专

  • 巫山艳史·

    清代白话世情小说。 又名《意中情》,四卷十六回。不著撰人。啸花轩刊本无序跋。其它尚有乾嘉间刻本,未见。啸花轩为清初书坊,可知其为清初之作品。顾名思义,小说主要是写男女之间的淫荡行为,类似《桃花影》,是一部淫秽之作

  • 昭妃艳史·

    《昭妃艳史》,明清艳情小说,凡六回,不题撰人。 话说金废帝海陵王初名迪吉,后改名亮,字元宫,乃辽王宗干第二子。为人伪善奸诈,躁急多猜忌,残忍仕数。年十八,以宗室子为奉将军,迁骠骑上

  • 戏蛾记·齐谐山人

    《戏蛾记》,明清艳情小说,凡二回,齐谐山人著。话说北宋徽宗年间,在上杭县内,有一大户人家,姓朱名贵宇,字强民。他靠祖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更有一对千金,名唤云仙,玉仙。云仙

  • 两肉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四卷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现仅存清写刻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

  •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著,清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九回。 话说乾隆年间、苏州吴江县有一员外,姓褚名贵宇,字强生。他靠祖 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在县中属大富人家,人称褚财

  • 枕上春·不题撰人

    《枕上春》,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嘉靖年间,江南镇府城内,有一富家,专营药材,家业颇丰,此人姓李名寿辰,年已三十五岁,娶妻木氏,业已三岁,生得一子,年方十七岁,名唤李祝

  • 浪蝶偷香·风月轩入玄子

    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四回,风月轩入玄子撰。话说明朝成化年间,金陵和兴县有一富户,姓杨名得根,家有良田百亩,仆婢近十人,家资丰厚,娶妻何氏,乃何子高之女,名春娘,贤淑贞静,书画琴词,官

  • 蜜蜂计·储仁逊

    《蜜蜂计》,清代人情小说,共十回,作者储仁逊。主叙汉代董生才被继母使蜜蜂计陷害及其婚姻故事。

  • 宜春香质·醉西湖心月主人

    《弁而钗》、《宜春香质》同为“醉西湖心月主人”所著,不同的是《宜春香质》从反面人物人手,强烈谴责孙义(《风集》)、单秀言(《花集》)、伊自取(《雪集》)等人的朝三暮四、见利忘义,乃有被踢打、抽肠致死,或罹患疮毒自尽

  • 寐春卷·竹宅山人

    《寐春卷》,明清艳情小说,共十五回,竹宅山人撰。话说北宋末年江南水乡镇江城之一段风月趣事。时值北蛮强悍,时局动荡难安,那镇江城却仍是繁华一片,皆因南北远隔,蛮夷骚扰不及,故而不

  • 春幄莺飞·春江隐士

    春幄莺飞又名画眉缘,清春江隐士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四回。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恨清明雨。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

  • 桃红香暖·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二回,风月轩入玄子撰。不知天下的事,才有假,便是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托的,也原自有其实的,未可执了一个见识,道总是虚妄的事。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

  • 枕中秘·吴贻先

    《枕中秘》作者吴贻先,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仁宗嘉庆中前后在世。著有《风月鉴》十六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书言古来圣贤学问生而知之者,固不待言;其次亦莫非由阅历

  •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清代中篇白话艳情小说,十二回。题“江海主人编次”。江海主人待考。今存“醒醉轩”刊本。本书实为《巧缘艳史》之续集,参见《巧缘艳史》。《艳婚野史》主要叙两个故事:一出《欢喜冤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