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二回 悲催艳魂归太虚界 哀函香泪洒在人间

作者: 尹湛纳希

    话说德清唤进顾氏所遣一个媳妇同瑞虹进来见了,那媳妇将顾氏赠金夫人的各色礼物一一交与了璞玉,又从瑞虹手中取过一件红毡袋盛的东西,笑道:“这是我们姑娘吹过的箫,那日大爷要的,姑娘回了我们太太送来的。”璞玉忙站起来接过,向瑞虹欠身道:“归去回复姐姐谢恩。”

    原来德清已生了一子,见嬷嬷抱过来,璞玉喜爱,玩耍了一会子,待领了德清送回家的馈仪后,金绍奉酒送行,姊弟二人洒泪而别。这正是:“离合悲欢无定时,东西南北任马足。”璞玉归家心切,沿路也无心赏玩野最。又正值清秋,如风卷残叶,一日回到家中,入介寿堂见了老太太,又见过了老爷、太太。回到自己屋里来时,苏己扶着人降阶相迎。

    璞玉见苏己越发形容憔悴,体衰力微,气喘吁吁,弱不胜衣,忙握住双手入房,一边道:“嗳哟!如何这么几日内使瘦得这个样儿了,不知又添了甚么病?”苏己满眼泪水,说道:“倒没添甚么病,只是咳嗽不已,不时发冷汗,懒得吃东西。”璞玉蹙眉道:“老爷、福晋姨娘不曾请大夫诊治吗?先前那药若不济事,只管用那一样做甚么?也该换一换了。”

    正说着,只见秀凤、双庆等众丫头们进来见礼。璞玉喝了一盏茶,遂起来欲回老太太,另请大夫去。苏己忙按住坐下道:“昨日听说,老爷也寻别的大夫呢,再等两日不就知道了!如今你刚刚回家来,即为我的事到上头去回,岂不老爷、太太没照管似的了。我料这病,也无须用药治,只是好生养着不出屋,托老爷、太太的福,也没甚要紧似的。”说话间又干咳了几次。璞玉心中愁闷,又宽慰苏己,说给炉湘妃先前得了此病,而后痊愈之事。听丫头们说:“二姑娘来了。”掀帘处,只见熙清走入来,请了哥哥安,又问候德清,说笑不提。

    自是,苏己之病,一日重似一日,昼间合目而卧,不愿动弹,夜里不能入寐,时时咳嗽不已。终日为病魔所缠,不得一时安稳。那般个娇柔身躯,如何禁得起,直咳嗽得莺喉嘶哑以至渐渐言语无声了。苏己自度不能痊可,只有暗暗哭泣,眼眶也渐渐眍偻下来了。

    璞玉看着心中着急,只得往老太太跟前来回。当时老太太听说外甥女儿圣如要出嫁,所以唤了金夫人来商议送嫁妆的事,正叫妙鸾、秀凤包裹衣服、首饰、绸缎等物。璞玉问绵长,知道了祁璞玉的哥哥娶圣如之事,心中又添了一层悲凄。没奈何,长叹了一声,倒背着手,往会芳园哭去了。

    一日,又值秋末冬初,那府里的德氏婆媳二人,过来请了老太太安。锺可人原与苏己亲近了几年,抽空儿来看望来了,璞玉自介寿堂伴着回来,可人轻轻走到内间时,苏己见了忙欲起来相见。可人忙抢步向前,握住手道:“快别起来,别动,当心头晕。”说着看了苏己的脸,失声道:“哎呀!只两个多月不见,怎么瘦的这个样儿了。”说着坐在苏己身旁。

    璞玉唤丫头们:“快倒茶来,嫂子在上屋没吃茶。”可人紧握着苏己手,勉强笑道:“妹妹此病,终究是甚么上头得的呢?”苏己道:“嫂子啊!我遇着这么一个人家儿,老爷、太太又象自己亲生的一般疼爱。你兄弟虽然年青,倒也他爱我敬的,这几年来没红过一次脸。再说阖府上下同辈儿,姐姐你是不消说的了,别的不管是谁,无一人不爱惜我的,也无一人与我不好的。如今我染此不治之症,自老太太起,老爷太太前,未得孝顺一日,再姐姐你这般疼我,纵有十分报答的心,也不能够了,我自度此病未必过得去今年。”

    璞玉从旁听了那些话,如万箭钻心,不禁又流下泪来。可人见他们这般情景,也不免伤心,只看着病人的光景,自忖:“若自己伤起心来,却非劝解安慰之意。”想毕,向璞玉道:“大爷你也忒婆婆妈妈的了,妹妹不过因为恨病不愈,所以说这话罢了,那里就到那个地步呢!况且也不是老了,退了年月灾星也就好了。”说毕,又向苏己道:“你别胡思乱想,岂不自己添了病了?”璞玉道:“他这病只止了咳嗽就好了。”可人道:“大爷你只管在这里作甚么,老太太岂不惦记着,你且先去,我们姐妹们再略坐坐。”璞玉便出去了。

    这里可人又说出好些人,打比方劝解了一番,说了许多衷肠话儿,抽了几袋烟。又道:“你好生养着身子,我再来看你。适才听老太太说,这里老爷遣人去寻那个治好炉姑娘病的大夫去了,你这病也该好了,所以想起好大夫来了。”苏己强笑道:“凭他是甚么好大夫,就是精仙,治得病治不得命。姐姐,我知道,我这病不过是捱着日子罢了!”可人道:“你只管这么想,这病甚么时候才好呢?总得想开一些才好。听大夫们说:若不好生治,怕是春天不好呢。咱们也不是不能吃人参的人家儿,这里的老爷、太太,若听说治得你好,别说一日二钱人参,就是二斤也吃得起。好生养着罢,我要回去了。”苏己道:“姐姐,恕我不能送了,闲了的时候,还求过来瞧瞧我,我一个人实是闷的慌,我死前与姐姐多说几句话儿。”可人听了,不禁满眼流泪,道:“我得了闲,必常来看你。”其间德氏已打发人来叫了两三遍,于是辞别了出来。

    贲侯听说媳妇的病如此重了,心中愁闷,与金夫人商议。因这里几个大夫都不济事,想起了那年璞玉病时请来的那个刘大夫,忙备车马去请时,不想差人去了十几日,方回来回复说:“那刘大夫,去年回福建老家去了,问他亲友时,说是三年后才得回来。”贲侯听了,低了头,想福建去此数千里远,无奈何,只得又寻左近别的大夫用药。

    可怜那苏己,病势虽重,断不肯蓬首垢面。身子虽已弱不禁风,总不疏晨昏定省之节。老太太、金夫人等虽说了几次,略有些力气便过去,直等到贲侯说后,方止,阖家上下大小,无一人不为他担忧。捱过了寒冬,至初春上浣,见百药无救,虽服以升斗,病势有增无已,全无效验。苏己一日己心灰意冷,打定了主意,也不吃燕窝,也不服人参,待璞玉自外头进来后,说道:“妾自遇了大爷,受尽了深恩厚爱已至今日,不曾报效得涓埃之万一,倒因为病了,自老太太起,老爷太太和你都添了说不尽的烦恼。到了今日,父母之心虽未尽,妾意已足。人生在世,都难免一个死字,只看早晚罢了。因前生结得善缘,今生得生在富贵人家,又托赖父母大德,遇了大爷你,老爷太太的恩德重如山岳,虽闻府上下也没一个人不爱敬我的,只怨我缘分短蹙罢了。如今只有一件事相求:因妾自幼虔心佛法,如今又是将死去的人了,所以除了佛经,更无可救;若念结发恩情,在妾还明白的时候,请一位有道僧人,使我听听佛音呢!但得如此,这一生的心愿已足,再也无欲无怨了。”说着已哭得泪流沾襟。璞玉听了不禁大哭道:“你如何只管这么说,难道真个就死了不成?先前你家里来了两起人,都打发他们说不妨碍的,如今因这里大夫们都不济事,老爷昨日已遣人说给你家知道,从那边请大夫去了。等来了之后再看,在他手里得救,也未可知。”  苏己叹道:“也无须如此了。我们那边的大夫,我非不知,况且听得上回来的人说,父亲痨病复发,这一去与谁也都无益,反倒添了老父的病了。为人子女一番,不能承欢于父母,却叫这么忧心,也是罪过。”说着又禁不住咳嗽起来,便合眼而卧。

    璞玉仍复痴等着自东北郡来的大夫。不过两日,苏己已渐渐不进饮食,以至耳光昏暗起来,又不时问璞玉:“所请之僧怎么样了?”璞玉无奈,只得往逸安堂来回。彼时贲侯与金夫人正商量着媳妇的后事,见璞玉来,问怎么样,璞玉一一说了,又回了要听经的事。贲侯长叹一声道:“可惜了儿的一个媳妇!”金夫人合掌念佛,又赞道:“好媳妇。”因又催贲侯为他延请一位高僧。贲侯低头自忖:“合当满足将亡者之心愿。”因素昔敬重青山寺云谷禅师的功行,遂遣高珍前往礼请。  那日差往东北郡的马住已回来,非但不曾请得大夫来,况且说苏节度亦故。璞玉听了大惊,恐苏己听了更碎心,禁不与闻。

    次日,那云谷禅师果然来了。贲侯、璞玉出门相迎。只见那禅师眉白面红,年逾耳顺,背脊微伛,缓步冉冉而来。远看则修行超三仙,道德出众格;至近则香气遍氤氲,教法脱红尘。见了贲侯稽首问讯毕,入忠信堂坐了,便问相招之意。璞玉向前一一说了。那云谷禅师将弟子们留在外边,独自跟着璞玉入苏己房中来。

    那时早已备了法坐。苏己因一时欢喜,身上有了些气力,遂跪在卧榻上合掌叩拜。云谷禅师盘膝端坐而问曰:“夫人请贫僧来,欲修身后之功行乎?抑欲释今世之羁绊乎?”苏己问道:“何谓修功行?何谓释羁绊?”云谷禅师道:“修功行者,奉金身而入我空门,受五戒而终身恪守,然则,身后必得上界天人之体,此之谓修功行也;释羁绊者,虑世道之无常,了吾身之苦难,悟自无始之世,慢道妇人之身,纵那梵王之体,莫不离弃而去之者也。嫌此身若非枯骨,亦系臭囊,充斥乎三千世界,如秽虫之盈窖,而不复缱恋,此之谓释羁绊也。”苏己听了,哀哀言道:“承明师指迷,凡我此身之事,已弃掷尽矣,但求慈云笼罩,悯怜超度,赐以身后之功行足矣。”禅师合掌道:“善哉!善哉!实是难得。然修身后之功行,亦在夫人自身之行,老僧但引入其门而已矣。非尔不自勉,而吾所独和之者也。故须先受五戒,既受五戒又须弃十恶,为详察事之始末,我且一一问你:身之三业中,曾做杀生否?”苏己答道:“唤小婢而除花蒂,摇轻扇而落蝶翼矣。”禅师问:“曾做偷盗否?”苏己答道:“未知新绿谁家树,暗自遥听箫声矣。”禅师问:“曾动氵㸒邪否?”苏己答道:“对晨镜而视弯眉,制春鞋而绣鸳鸯矣。”禅师问:“舌之四业中,曾出妄语否?”苏己答道:“世情喜乐笑谑间,曾言前生为天女矣。”禅师问:“曾做绮语否?”苏己答:“逞才闺闱写文章,对景尝和花鸟诗。”禅师问:“曾使两舌否?”苏己答道:“使女违言无理时,诉与夫婿训责矣。”禅师问:“曾做恶口否?”苏己答:“指责紫燕污绣房,咒骂东风催花矣。”禅师问:“心之三业中,曾动贪欲否?”苏己答:“积书画而成千叠,种花草而满庭园矣。”禅师问:“曾生嗔恚否?”苏己答:“为争才女而掷砚,因嫌恶妇弃玉簪。”禅师问:“曾发愚痴否?”苏己答:“恨病已止服药饵,将死断弃世事矣。”禅师闻言喜笑,先倾净瓶法水以洒其顶,除彼污垢。次举手中堕铃以镇其背,装彼法甲,然后令苏己拜师,受以永待之五戒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氵㸒,不妄语,不饮酒食肉。”

    戒毕,苏己将簪发之红绿,耳戴之珠玉,腕上之金镯尽皆捋了下来,献为闻法之报。云谷禅师若不取,则非为引苏己于福德之道,便收其所献。临别时又合掌道:“徒弟!你今已超脱,须得永守我此法教,视同性命一般,老僧今且归山,愿我师徒,身后速往极乐之乡,莲花台上相会。”结罢善缘,如同步云一般去了。苏己如别父母啼泣拜送。

    自是,苏己止了闲言,常合目静思师教,无奈病魔不使安稳,成日里咳嗽不止。一日觉得气蹙,自知时辰已至,命丫头们扶着抬头看时,只见璞玉哭得似泪人一般,坐在床头。遂又合目静了一静,方说道:“常言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也没别的说的,只恨未得报父母重恩,日后但念我数年薄情,愿多孝敬一分……”说到这里,心中悲恸,虽欲哭,却一滴眼泪也没了。璞玉呜咽啼泣,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当下金夫人、吴姨娘、妙鸾、秀凤、叶儿都从外边进来了。见了这般光景,知是不好。

    彼时苏己目光已散,又争着命向璞玉只说了一声:“妾已永……”说到这里强合了掌。可怜!正是:

    一缕香魂随风去,几片浮云消天边。

    众人忍不住,一齐放声大哭起来,更不说璞玉仰天跌足大哭不止。

    彼时,管家媳妇们,因早已预备了后事等着,即时移入吉器,布了帷幔几具毕,又备上茶果,叫璞玉祭饯烧钱粮。璞玉举目看时,早巳不见了苏己的身子,但见香焚玉炉,灯燃素盏,银瓶插花,设在几上了。那般凄凉景象,实不忍看。也无心奠茶烧纸,大声哭道:“我妻你往那方去了?叫我何处去寻?……”

    正哭得如醉如痴,醒转不来时,忽听外边哭声,进来了一个人,众人看时,原来是锺可人。可人自那日看了苏己回去后,未能再来看视,这日正心下烦闷,忽闻恶耗,大吃一惊,更赶忙来相别。一进凭花阁,看了苏己灵前帷幔,那眼泪便似断线之珠,扑簌簌的落了下来,恨其未得相见。璞玉见了更是悲愤如云,泪落如雨,诚如哭倒长城的秦女一般了。

    且不说死别之苦。过了三七,将苏己灵榇搬出来,往祖墓安葬了。事毕归来时,璞玉举杯奠酒,又不禁大哭起来,道:“贤妻!你生前本是聪明,死后亦当有知,你与我恰似那远山一朵彩云,高山一堆皓雪,春园一枝鲜花,秋夜一轮明月,到如今云已散,雪已化,花已谢,月已缺矣。可就是散云得气而复生,化雪至冬而复降,残月十五得复圆,落花值春也重开,独你我二人,终此一生也不得再相逢了,这你叫我诉向谁?……”直哭得声嘶音绝,众人忙向前好容易劝止了。璞玉只得回来,余哀尚不能尽。

    自是,璞玉精神颓萎,如在梦中度日,每逢春风,秋霜,云朝,雨夕,不是仰天长叹,便是俯水滴泪。

    父母慈心,其大如天。贲侯见此景况,心疼不过,欲要续一房媳妇,璞玉倒说不忙,因此一日唤来教道:“夫妻乃永和之道,且为三纲之源,故不可无有。娶你前妇时,因你年纪尚幼,所以父母主张的。如今你也不小了,你可自己择定了回我。”

    璞玉领命出来,忙遣人前往,打听圣、琴、炉三人消息时,却说是:圣萃芳嫁的女婿,年纪虽然相当,却有痨病在身;琴自歇亦出嫁,如今已有了儿子;独炉湘妃,直等到那年春天,嫁了个四十多岁的老女婿。璞玉听了跌足叹道:“青天!青天!纵使红颜薄命,奈何一至于此!”因无言语,躺了几日,忽然想起了那年琴自歇所赠之箫,欲吹着解闷,命福寿取了过来。拿出套子来看时,穗子上系的,不是那瓷环,却换了个玉环了,因暗自欢喜:“琴姐姐依我所嘱了。”仔细一看,原来就是自己小时候与那画着燕竹的扇子共赠的玉环。甚悔瑞虹送来时,不曾开看,又奇其终始明白过于男子,悔恨自己与此二人无缘,自是看轻了声色,生出一段削发出家的念头来。所以对秀凤、福寿等也绝少笑耍了。只是每入会芳园,便追念往日姊妹欢乐情景,心中凄惋难忍,或与熙清谈论起来,总得到了流泪方止。

    日月如梭,年华如流,不觉已是苏己的周年。老太太便命璞玉往青山寺拈香。次日早晨即到庙前,僧众出迎,不消赘述。  少刻只见击动云板,笙管悠扬,提炉焚香,两僧前导,那眉长面方、星眸雪顶的云谷禅师,出来升上法台坐定,共众僧诵了一回超度亡魂的经。诵毕,云谷禅师发话问道:“檀越!我见你面色无光,举止失度,心中如有无限愁苦,倘有不了之世情,如何不乘此机会问于老僧?”璞玉听了,正中其心,见众僧已散出,遂将自幼多逢良缘,却终如宿鸟归林,各自飞散;结发之妻,虽具三从四德,不幸又复夭别之故,一一说了一遍。问良缘如何这般多,恶败又如何这般快呢?云谷禅师听毕,合目祷告,至一炷香将尽时,方出定,先念四句偈道:

    欲知前生之姻缘,须看今世之所受,  欲知后世之根由,须查今世之事业。

    “呜呼檀越!贫僧方才细究你等数人之事,机缘非浅,此皆因无量劫前,在清净之乡,动了氵㸒念之故。而来历转数世,为痴男怨女,非但姻缘不凑,更受诺般苦楚矣。或因循情而身死者有之,或为意驱而失行者亦有之,此皆循彼轮回之理,使你等受尽氵㸒欲之苦,待醒悟之时,俾复归还原处之意也。详情不可泄露,从此倘能悔改前业,绝断情恨,自然氵㸒念消尽,得归其福地矣。”说毕,将净瓶法水,向璞玉面上一洒,璞玉只觉五脏通明,忽然参悟。归家来写一断语,云:

    形容如蕙兰,智慧似神仙,天生奇异性情人人羡。你心中但嫌那争酒肉名利馋言之俗鄙夫,岂知人人憎恶忠厚难容高洁哉。呜呼!黄卷青灯人将老,虚度红花绿柳春,到头来,亦然是个俗鄙夫,又何叹,天河仙境无前缘。

    写毕,自是慧剑斩断了伤心索,身着儒士衣,胸怀修行心,不数年间,心性迥然两人矣。  看官!至此设有意不尽,请看下续《泣红亭》。  诗曰:

    虚话三十篇,泪光照心弦,

    痴语人每笑,惆怅有谁怜。

猜你喜欢
  第十一回 贤媪割爱偿宿缘·古棠天放道人
  第四回 邂逅在穷途分金续命 相思成断梦把卷凝眸·张恨水
  第二十回 花榜开名媛书上考薤歌唱寿母返重泉·邹弢
  第九回 月明星辉沐情郎 惺惺相惜共寻欢·临川山人
  第十七回 述幻梦改弦易辙 假经商隐姓埋名·旅生
  第五回 撰祭文痴心人悼亡 念亲情老太君痛别·归锄子
  第一回 戒色欲苦箴良友 入幻境巧化才人·梧岗主人
  第二十九回 临水对残花低徊无限 倚松邻瘦竹寄托遥深·张恨水
  第五十三回 永夜离怀心悲将满月 斜阳古道肠断独归人·张恨水
  第09回 历遍烟波回故里 相求声气各天涯·枫江伴云友
  第十回 使讹诈硬行借贷 因怀恨暗起奸心·
  第十一回 鬼声自笑终当共泣 魅影人谴更伏天刑·
  第十九回 廉县令因公留壮士 贤操江为国举英才·陈朗
  第十九回 访亲耗客舍谈心 乏川资穷途落魄·彭养鸥
  第二十二回 冯子清钱塘起解 钱文山哭别舟中·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醋葫芦·伏雌教主

    书叙成硅因妻子都氏不育,欲娶妾而受都氏阻挠、惩罚的故事。故事建立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基础上,对女子反对男子多妻制予以讽喻。内容涉及到商人、官场、寺庵、青楼等社会各方面,且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诙谐有趣,有

  • 宜春香质·醉西湖心月主人

    《弁而钗》、《宜春香质》同为“醉西湖心月主人”所著,不同的是《宜春香质》从反面人物人手,强烈谴责孙义(《风集》)、单秀言(《花集》)、伊自取(《雪集》)等人的朝三暮四、见利忘义,乃有被踢打、抽肠致死,或罹患疮毒自尽

  • 情变·吴趼人

    清代爱情小说。八回。未完。署,趼人,即吴沃尧撰。第九、十回存目。卷首楔子列出全书回目。宣统二年(1910)《上海舆论时事报》连续刊载写至第八回的一半作者去世。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抄·小说二卷》(1960 中华

  • 九尾狐·梦花馆主

    本书堪称晚清著名长篇章回小说《九尾龟》的姊妹篇。小说较为真实生动地描写了清末上海滩名妓胡宝玉风流浪荡、卖笑追欢的烟花生涯。她俏丽妩媚,淫荡妖冶,风情万种,又极擅独出心裁,领异标新,不知迷倒了多少达官贵人、骚客豪

  • 碧玉楼·竹溪修正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小说,十八回。题“竹溪修正山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今存积善堂刊本。似出嘉庆间。后来的排印本名《帏中采》。书叙河南清城富户王百顺,娶妻张碧莲。百顺未能遂碧莲之欲,为吴能怂勇,出外求方

  •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清代中篇白话艳情小说,十二回。题“江海主人编次”。江海主人待考。今存“醒醉轩”刊本。本书实为《巧缘艳史》之续集,参见《巧缘艳史》。《艳婚野史》主要叙两个故事:一出《欢喜冤家·两

  • 两肉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四卷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现仅存清写刻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

  • 蜜蜂计·储仁逊

    《蜜蜂计》,清代人情小说,共十回,作者储仁逊。主叙汉代董生才被继母使蜜蜂计陷害及其婚姻故事。

  • 露春红·苏庵主人

    明清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六回,苏庵主人撰。话说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经历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至徽宗道君皇帝,专务游乐,不理朝政人事。以致万民嗟怨,金虏乘之

  • 潮嘉风月记·俞蛟

    《潮嘉风月记》描画青楼众生,但不止于咏叹风情,叹蘼芜之趋败,而以现实主义的精神凭吊古风,箴规写怀,故有别于青楼文学中脂粉酬唱、羁孤相惜之作。在青楼文学雅俗转换过程中,起到了

  • 三续金瓶梅·讷音居士

    本书以西门庆死去七年后,经普静禅师幻化还阳为引,描述了西门庆的家居生活和官场经历。西门庆继续发挥经商才干,重开绸缎铺,同时刻意钻营,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他不满足于一妻五妾,四处猎艳,凡看中的女性无不染指;小说还写到西门孝

  • 寐春卷·竹宅山人

    《寐春卷》,明清艳情小说,共十五回,竹宅山人撰。话说北宋末年江南水乡镇江城之一段风月趣事。时值北蛮强悍,时局动荡难安,那镇江城却仍是繁华一片,皆因南北远隔,蛮夷骚扰不及,故而不

  •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玉燕姻缘传》,又名《玉燕姻缘传记》。六卷七十七回。题“梅痴生著”,其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成书于清光绪年间。大宋神宗年间,江南苏州

  • 国色天香·吴敬所

    《国色天香》以"乌将军"、"毛洞主"等最具勾构瓦肆特色的语言,专写市俗男女之事,是一部宣泄性、娱乐性很强的艳情小说。女主角或为思春少妇,待字闺秀,或为大家之婢,皆风情万种,可欲

  • 舞春云·风月轩入玄子

    《舞春云》,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三回,风月轩入玄子撰。自古姻缘天定,不由人才谋求,有缘千里亦相投,对面无缘不遇,仙境桃花出水,宫中红叶传沟,三生簿上风流,何用冰人开口。这首《西

  • 换夫妻·云游道人

    此书又称《颠倒姻缘》、《谐佳丽》,冰雪轩藏板。云游道人生平无考。此本为现存孤刊本,齐如山原藏,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此书故事取自《欢喜冤家》一回半。 《欢喜冤家》第十三回《两房妻暗中双错认》、

  • 花影隔帘录·

    清代文白相间中篇艳情小说。一名《抱影隔帘录》,又名《花影隔帘》。四部。分题“钱塘韩景致瑜楼撰”、“钱塘陈戏春翁阅”、“钱塘王隆愁痴人补阅”、“钱塘魏素珠吹箫媪订阅&rdq

  • 品花宝鉴·陈森

    《品花宝鉴》是我国第一部以优怜为主人公来反映梨园生活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共六十回,产生于清代道光年间。它的作者是江苏常州人陈森。小说以贵公子梅子玉和名伶杜琴言、书生田春航和名伶苏蕙芳同性相恋的故事为中心